唐獎得主王賡武談美中對抗 不像冷戰但可能更危險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2日電)海外華人史學專家王賡武今天透過視訊演講,談及現在美中相爭和過去「冷戰」意識型態對立不同,比較接近兩種不同資本主義超級強權的競爭,但深刻影響人們生活,可能比冷戰還更危險。
唐獎教育基金會、政治大學今天下午共同邀請唐獎第4屆漢學獎得主王賡武發表「漢學多元化的大道」主題演講。受到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影響,王賡武以視訊連線方式演講,在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黃進興的主持下,與台灣在場師生,以及來自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澳洲等地的學者交流。
王賡武在演講中提到,漢學受到不同文化、國族認同的影響,基礎不只是中國經典,也包含其他的知識傳統,包括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邁向多元化的大道。
對於「中國崛起」議題,王賡武認為中國政權近年充滿企圖心,被美國視為一大威脅。漢學多元化的研究是一把雙面武器,可以是自我防禦的武器,也可以是出擊的利刃。
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漢學研究者發現其中暗藏危機,一方面要捍衛自身學術專業,一方面還要在紛爭被挑起時「滅火」。王賡武認為,這是一個敏感又艱難的任務,卻是學者無可迴避的責任。
演講後的問答階段,王賡武接連面對許多敏感的議題,一個來自中國上海的提問,好奇中美間的「新冷戰」已然開始,對漢學會有什麼影響?王賡武說,他不確定中美間能用「冷戰」定義,過去西方民主國家和蘇聯為首的共產陣營間的「冷戰」,是黑白分明的意識型態對立,現在中、美間比較是兩種不同資本主義強權間的競爭。
王賡武解釋,不可否認現在的「全球化」,主要是由資本主義發展出來,只是各國採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制度,追尋的目標卻是一致的,都是希望人民財富不斷提升,有更好的生活、教育、科技水準等,在物質的追求上差異不大。
王賡武說,現在的中美競爭不等同於過去的「冷戰」,但可能更加危險,從經濟到科技、網路資安、駭客等的競爭對立,無不牽涉到人民生活,比意識型態的「冷戰」更有立即的影響。
一個來自澳洲的提問,指中國的「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屢遭批判,可能對漢學研究有所影響。王賡武說,孔子學院其實是複製過去西方的作法,例如英國文化協會,透過交流方式讓別人認識自己的文化。然而,西方的「軟實力」是經過上百年慢慢累積出來的,且是用較間接的方式,中國則希望在短時間內擴大影響力,因而被競爭對手認為是挑釁和威脅。
來自中國北京的提問指出,「中國」的概念有許多辯論,像西藏、新疆似乎有別於人們所知的「中國」。王賡武說,這問題學者討論了許久,涉及到身分認同議題,始終沒有一個明確解答。
出生於印尼的王賡武,也曾被人追問:「你是不是中國人?」他坦言,中國人、漢人、華人等名詞都牽涉到不同的概念和主觀問題。但他提醒,沒有規定一個人只能有一種身分認同,在不同的場合中,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他可以同時是華人、漢人、江蘇人(王賡武祖籍江蘇)。
今天論壇與會學者還包括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陳國棟、政大歷史系教授楊瑞松等,和王賡武之間透過視訊有許多交流。作為東道主的政大校長郭明政表示,政大近年積極推動國際漢學和南島研究,希望成為華人文化與世界連結的樞紐,王賡武今天的演講為校史增添精彩的一頁。(編輯:陳政偉)10909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