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保存中油高雄煉油廠記憶 高史博出版2新書紀錄

2025/4/26 17:01(4/26 17:1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為保存高雄煉油廠產業文化與在地記憶,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出版「煉製臺灣:高雄煉油廠歷史與遺產」與「圖說高雄煉油廠─跟著油人上班去」2本專書,26日舉行新書發表會。(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中央社記者蔡孟妤傳真  114年4月26日
為保存高雄煉油廠產業文化與在地記憶,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出版「煉製臺灣:高雄煉油廠歷史與遺產」與「圖說高雄煉油廠─跟著油人上班去」2本專書,26日舉行新書發表會。(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中央社記者蔡孟妤傳真 114年4月26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蔡孟妤高雄26日電)為保存中油高雄煉油廠的產業文化與在地記憶,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出版2本專書,今天舉行新書發表會,高史博表示,期盼透過書寫與圖像的多元形式,讓人重新認識其歷史價值。

高雄煉油廠前身為日治時期設立的「第六海軍燃料廠」,戰後由台灣中油公司接收並重建,成為最具規模的煉油基地。長達70年的營運歷程中,不僅成為石化產業的核心,更是台灣經濟及工業發展穩健前行的基礎。

2015年高雄煉油廠正式關廠,象徵石化產業階段性任務的轉型與結束。為保留高雄煉油廠珍貴文化資產,台灣中油公司與學界合作,展開詳實的歷史研究與教育推廣計畫,並由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接手推動出版工作。

高史博策劃出版「煉製臺灣:高雄煉油廠歷史與遺產」與「圖說高雄煉油廠─跟著油人上班去」2本專書,今天舉辦新書發表會。

高史博表示,「煉製臺灣:高雄煉油廠歷史與遺產」由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李文環與研究者潘逸嫻共同撰寫,全面梳理高雄煉油廠的發展脈絡,並以宏觀的產業視野與微觀的地方觀點交織敘事,為高雄工業史留下重要文獻。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圖說高雄煉油廠─跟著油人上班去」則是由中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林曉薇與研究者林佩琪策劃,透過情境插畫與歷史照片交織,結合3名煉油廠人物的敘事視角,帶領讀者走入不同時期的煉油廠日常,呈現油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現場。

高史博表示,新書的出版不僅是對高雄煉油廠的記錄,透過嚴謹的史料整理與生動的圖文敘述,也讓讀者得以深入理解高雄煉油廠在台灣經濟發展中的歷史角色,並重新思考產業與土地、人之間的深刻連結。(編輯:郭諭儒)114042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