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捷克紀念納粹屠殺受害者 朗讀名單重建尊嚴與記憶

2025/4/25 19:03(4/25 19: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納粹德國於1941年在捷克北部設立特雷津集中營(Terezín Concentration Camp),被用作猶太人的集結與過渡地點。集中營入口寫「勞動帶來自由」(Arbeit macht frei)。中央社記者劉郁葶特雷津攝 114年4月25日
納粹德國於1941年在捷克北部設立特雷津集中營(Terezín Concentration Camp),被用作猶太人的集結與過渡地點。集中營入口寫「勞動帶來自由」(Arbeit macht frei)。中央社記者劉郁葶特雷津攝 114年4月25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劉郁葶布拉格25日專電)捷克24日舉行「公開朗讀納粹屠殺受害者名字」活動,以追悼遇害者並銘記歷史。主辦方表示,透過朗讀名字,讓受害者重獲面容、故事和尊嚴,並提醒世人,「大屠殺的統計數字背後,站著的是具體的人」。

在大屠殺紀念日當天,特雷津倡議組織(Terezín Initiative)主辦朗讀活動,並在捷克38個城市獲得響應,包含布拉格、布爾諾(Brno)等大城市,參與城市的數量創下歷年新高。

特雷津倡議組織主任克勞斯(Tomáš Kraus)說:「透過朗讀名字,我們讓受害者重獲他們的面容、故事和尊嚴。我們想提醒人們,大屠殺的統計數字背後,站著的是具體的人。」

「屠殺」指的是納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人民的系統性屠殺,在全球殺害約600萬猶太人。此外,羅姆人、同性戀者、殘障人士與政治異議人士也是受害對象。

納粹德國於1941年在捷克北部設立特雷津集中營(Terezín Concentration Camp),這裡被用作猶太人的集結與過渡地點,並非直接在此執行大規模屠殺。約有15.5萬人從捷克與其他歐洲國家被強制送入特雷津,其中多達11.8萬人最終喪生。

捷克24日舉行「公開朗讀納粹屠殺受害者名字」活動,追悼遇害者並銘記歷史。許多囚犯在特雷津集中營因飢餓、疾病與極其惡劣的生活條件而死亡。圖為特雷津集中營內部。中央社記者劉郁葶特雷津攝 114年4月25日
捷克24日舉行「公開朗讀納粹屠殺受害者名字」活動,追悼遇害者並銘記歷史。許多囚犯在特雷津集中營因飢餓、疾病與極其惡劣的生活條件而死亡。圖為特雷津集中營內部。中央社記者劉郁葶特雷津攝 114年4月25日

許多人在特雷津集中營因飢餓、疾病與極其惡劣的生活條件而死亡,而更多的人則被轉送至奧斯威辛集中營(Auschwitz concentration camp)遭到屠殺。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納粹當局刻意對外隱瞞這些慘況,試圖將特雷津包裝成「模範猶太人聚落」。1944年,納粹為了應付國際紅十字會視察,透過大量的清場、佈置,將特雷津營造成人道假象,並拍攝宣傳影片,試圖向國際掩飾其暴行。

如今,特雷津是捷克紀念大屠殺的重要地點,以及對納粹暴行教育和反思的場所,每年數以千計的訪客來此紀念受害者與認識這段歷史。(編輯:唐聲揚)1140425

特雷津是捷克紀念納粹大屠殺的重要地點之一,以及對納粹暴行教育和反思的場所,每年數以千計的訪客來此紀念受害者與認識這段歷史。圖為特雷津集中營外的猶太墓地。中央社記者劉郁葶特雷津攝 114年4月25日
特雷津是捷克紀念納粹大屠殺的重要地點之一,以及對納粹暴行教育和反思的場所,每年數以千計的訪客來此紀念受害者與認識這段歷史。圖為特雷津集中營外的猶太墓地。中央社記者劉郁葶特雷津攝 114年4月25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