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法治獎得主 為環境與大眾扮演守門人吹哨者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1日電)唐獎第四屆法治獎由3個非政府組織(NGO)共同獲得,他們今天也分享在面臨外界阻力與經費人力限制下,如何推動改革,扮演守門人、吹哨者。
2020年唐獎法治獎得主由位於孟加拉的孟加拉環境法律人協會(BELA)、位於哥倫比亞的實現正義:法律、正義暨社會中心(Dejusticia: The Center for Law, Justice and Society)、位於黎巴嫩的法律實踐進程組織(The Legal Agenda)等3個非政府組織共同獲得。
唐獎教育基金會今天舉行「唐獎第四屆大師論壇-法治場」,由唐獎法治獎召集人葉俊榮主持,今年因疫情影響,邀請法治獎得主透過視訊分享。
孟加拉環境法律人協會執行長Syeda Rizwana Hasan表示,孟加拉面臨空氣品質惡化、森林遭砍伐、河川污染嚴重等環境問題;為了讓民眾瞭解環境正義,協會透過社會宣導,提高民眾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並扮演守門人角色,如監督政府要求環境影響評估、食品安全等。
Rizwana提到,非政府組織有時卻會被政府扣上反對發展等莫須有罪名,或被限制集會結社或言論自由,加上經費欠缺、未做好治理工作等內部挑戰,很難吸引或留住好人才;非政府組織扮演公正客觀角色,動員民眾力量來達到永續發展目標,政府應該移除會影響非政府組織運作的障礙,讓組織發揮真正的力量。
法律實踐進程組織創始成員Samer Ghamroun分享,黎巴嫩欠缺真正獨立的司法單位,司法體系受政治或宗教團體干預,因此組織扮演吹哨者角色進行監督,避免權貴人士關說等不當行為積非成是,並將蒐集的資訊與民眾分享,讓大家瞭解司法部門的運作。
為推動司法改革,Samer表示,組織進行廣泛研究,透過雜誌、網站、社群媒體來帶動社會討論,同時也提出法律草案或建議,為弱勢群體爭取權益;但在推動過程中受到司法界很多阻力,加上社會環境影響,法律系學生寧願投身私人企業,卻不願進入非政府組織幫弱勢團體發聲,這都是組織面臨的挑戰。
實現正義:法律、正義暨社會中心創始人之一的Rodrigo Uprimny Yepes表示,組織目標是成為學術界和社會行動主義的橋梁,透過融合學術研究,進而擬定和參與公共政策,爭取法治自由的概念,藉此反對歧視和不平等,以實現社會正義。
實現正義:法律、正義暨社會中心執行長Vivian Newman Pont舉例,哥倫比亞2016年簽署和平進程協定,結束政府與左翼革命武裝力量的內部衝突,組織透過研究發表論述和建議,幫助這段曲折漫長的和平轉型之路。
Rodrigo提到,他們所處社會歧視和貧窮問題嚴重,必須爭取法治自由的概念,反對歧視和不平等,但致力於推動社會正義的非政府組織常被污名化,造成許多理念無法自由傳播,弱勢團體無法獲妥善保障,因此組織也致力於促進民主程序,希望立場不同的團體能共同協商,縮小經濟上的不平等,避免社會分裂。
葉俊榮指出,今年唐獎法治獎得主都是非政府組織,並非在位者或掌權者,面臨艱困環境下仍發揮影響力,顯見他們對信奉的理念堅定不移,透過團結力量化不可能為可能,並藉由唐獎將他們的經驗與全球非政府組織分享,相信日後更能發揮無遠弗屆的影響力。(編輯:陳清芳)10909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