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鄭明典談梅雨:穩定可期待水源、颱風之外顯著雨災

2025/4/27 16:31(4/27 17:1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台北市松山區街頭民眾撐傘遮擋。(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台北市松山區街頭民眾撐傘遮擋。(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7日電)氣象署29日將舉辦梅雨季展望記者會。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今天解釋強調梅雨的原因,一來梅雨是最穩定可期待的水源,另外,若有在颱風之外的顯著豪雨災害,幾乎都會發生在梅雨季。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預計將於29日舉辦梅雨季展望記者會。

前中央氣象局(改制為中央氣象署)長鄭明典今天在臉書解釋「為什麼要強調梅雨」,主因是台灣梅雨季很明確地落在5至6月間,是中南部枯水期之後,最穩定可期待的水源,總量不一定,但總會有雨,時間上很可靠。

此外,鄭明典提到,若有颱風之外的顯著豪雨災害,幾乎都會發生在梅雨季。

鄭明典指出,梅雨常見的特徵,包含常有連續性降雨,並夾帶雷陣雨;降雨量僅次於颱風時期,且持續性降雨機率是全年最大值;氣溫方面,由於持續性降雨,而使氣溫有時不但不隨接近夏季而上升,及而有下降或平穩趨勢。

氣象署說明梅雨季成因,東亞地區冬季東北季風與夏季西南季風的轉換期,此時地面天氣圖上常有一道緩慢移動或近似滯留的鋒面,由日本南部一直延伸到中國內陸;台灣、日本及韓國均有梅雨現象發生。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根據氣象署分析1949年至2020年統計資料,台灣梅雨季雨期肇始日期最早發生約在5月1日至5日,分別為1951年、1974年、1994年、2008年,雨期肇始日期最晚為2018年5月31日至6月4日間。梅雨季雨期肇始日期的逐年變化顯示並無明顯的長期趨勢演變。

氣象署表示,台灣梅雨季的雨量分布受中央山脈的影響很大,迎風面的西部地區雨量遠多於東部地區。梅雨季豪雨發生頻率,中央山脈西側約為東側的2至4倍,最大頻率發生在台南至阿里山一帶,而高山地區發生豪雨的機會也高於平地及離島。(編輯:管中維)11404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