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MIC洗成MIT 經濟部已對6案開罰
2019/8/21 18:40(8/21 22:09 更新)
(中央社記者蔡芃敏台北21日電)嚴防中國產品透過台灣洗產地,經濟部表示,至今已查獲15件洗產地案,已對6案開罰,依情節裁處,最高可罰新台幣30萬元。
美中貿易戰開打逾1年,經濟部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已與財政部、交通部等合作,透過加強查驗出口產地標示、嚴懲產地標示不實業者等措施,避免台灣成為「洗產地」的受害者,影響對外貿易利益。
貿易局說,自去年10月開始,海關已陸續查獲15件洗產地案,查獲塑膠產品、不鏽鋼品、靜電標籤、電腦、手錶、矽二極體、試紙、機械等11件產品屬課稅區及物流中心產地查獲標示不實,2案偽標產地以及2件海關出口報單產地申報不實。
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貿易局官員表示,目前已裁罰課稅區6件偽標案件,本次開罰案件最高罰鍰為6萬元,其餘4件正調查中。另外,物流中心(不鏽鋼產品)個案,因進口商主動發現後自行申請退關,所以並未處分,至於其他海關主管案件,則由海關裁罰。
貿易局官員指出,經濟部已提案修訂貿易法,擬將違反原產地規定裁罰金額從3萬元至30萬元,提高為6萬元至300萬元,並訂定「吹哨條款」,增列檢舉獎勵規定,行政院已通過,將交付立法院。(編輯:鄭雪文)10808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