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通靈之後 台劇還在摸索轉大人

2017/10/9 12:05(10/9 16:3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台劇打國際盃專題系列1(中央社記者汪宜儒台北9日電)這些年,我們的台劇不一樣了嗎?今年電視金鐘獎甫落幕,「天黑請閉眼」奪下最佳戲劇節目獎、「通靈少女」拿下最佳迷你劇集;上個月文化部公布電視節目劇本創作獎,題材多以職人、犯罪刑偵、懸疑推理、靈異為主幹。

台灣戲劇的能量從低迷緩滯開始慢慢加速、準備起飛,從過去偶像、愛情戲當道,即將邁入各型各類都有其可能的百花盛開期。公共電視正計畫推出新台幣1.55億元預算、超高畫質(UHD)的時代歷史劇「傀儡花」,台劇的重新起飛,似乎指日可待。

其實台劇曾經風光。2000年起始,各家電視台的自製八點檔競爭激烈,廣告主捧著錢搶上時段廣告,播出的時間長度、集數也不斷增加,下不了檔,各家明星爭搶角色,那時候的電視台,天天有話題新聞。

加上偶像劇「流星花園」的成功,從海外版權、行銷周邊效益與明星效應,一路引領台灣偶像劇的發展,形成台劇的勝利方程式,各電視台也爭相競逐拍攝。公廣集團於此同時也自闢蹊徑,以文學為底蘊發展自製戲劇,包括「人間四月天」、「孽子」、「危險心靈」、「魯冰花」等,很受矚目。

10多年過去,曾經風光絢麗早歸於平淡,商業電視台不斷複製的劇情模式,讓觀眾疲乏。加上後來中國劇、韓劇的風潮,加上近2年OTT串流平台的新趨勢,觀眾的口味不再單一,觀戲的視野與品味早不可同日而語。

過去曾任客家電視台副台長、節目部經理,目前是瀚草影視製作人的湯昇榮,不斷探詢台劇未來發展的新可能:「過去看偶像劇的人長大了,婆婆媽媽等長輩的看戲習慣也開始被改變了,那麼,台灣新的戲劇方程式會是什麼?」

湯昇榮說,所謂類型劇,不論懸疑、推理、犯罪或職人等,過去的受眾不那麼明顯,因為收看方式不多、電視仍綁架著所有人眼球。但在OTT普及後、觀眾收視習慣被改變後,可能性出現了。

劇作家吳洛纓是今年文化部電視劇本創作獎的評審,她也從一劇之本的劇本創作層面提出了相關的觀察。

「今年投稿的作品,8成不再是愛情,可以感覺到創作者有意識在迴避,希望能寫不一樣的東西,我認為OTT是一大刺激點,當大家看到即使是很冷的題材,卻能用拍攝技術與編劇技巧去加溫、包裝,就開始擺脫過去傳統電視劇的窠臼。」

加上這一年來包括「麻醉風暴2」、「通靈少女」的嶄新製作模式,還有植劇場開創了多元題材的風潮,吳洛纓說:「這給出了一種可能性。對創作者來說,以前如果寫愛情之外的不同題材,也不會有人拍,但現在有機會了!」

另一方面,對製作公司而言,過去受制電視台的品味與預算,如今不再為單一電視台服務。湯昇榮說:「平台多元了,製作公司開始主導,要握住自己版權,找資金與資源的管道就有彈性了,像是『通靈少女』與HBO的合作,而這些跨國國際頻道的反應是快速的。」

與此同時,像是金融、新聞或是醫療等題材,需要前期嚴謹的田野調查,過去編劇的工作方式多是單打獨鬥,除非是on檔戲,壓力大、急著要本,才會有母雞帶小雞的編劇團規模,因此,編劇也開始打起組織戰。

吳洛櫻說:「現在是針對題材的戰略布局與工作方式,這是好的現象,編劇不會再瞎寫,也不是電視台要編劇寫什麼就寫。」

台劇的發展,似乎有了還不錯的新開始,但吳洛纓有其擔心。「有沒有未來?到底對所有編劇友不友善?要看的是量,劇的量、時數的量。」她說,即使這一波有「通靈少女」、「花甲男孩轉大人」、「麻醉風暴2」,但下一波接得上嗎?

吳洛纓分析:「過去導演蔡岳勳、鈕承澤,都曾經努力過、突破台劇的可能,像是『白色巨塔』、『痞子英雄』、『我在墾丁天氣晴』,的確都有話題,但沒有接續著的能量,得有時數上的大幅提升才有力道。」

湯昇榮也認為,台劇要再度起飛,最後還是得回到整體產業提升去思考。說穿了,當源頭的創作者有意識、製作公司有企圖、國際也有平台與資源時,台灣內部的環境到底能不能跟著轉好、同步提升,「政府的政策、工作人員的工作權益,都是關鍵。還有,有號召力的演員們,在哪裡呢?」

此外,電視台的思維模式,是否能與時俱進,也是值得觀察的面向。以公視而言,本來就有某種指標作用,當他們想著要做什麼,的確會起一些影響,吳洛纓說,「是一些有企圖心的製作單位會觀察的風向」。

「此外像是今年獲金鐘肯定的『酸甜之味』,會讓人感受到商業電視台在改變,對,他們還是商業,但開始願意提升質感、成熟作品。可是有一半以上的電視公司或製作公司仍是舊思維。」吳洛纓在期待中仍有些疑慮。1061009


延伸閱讀》台灣原創戲劇能走到哪裡?看更多專題報導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