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政府供給管控失靈 菜價坐雲霄飛車

2017/6/24 09:30(6/24 10:0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走出菜價魔咒—解析蔬菜產銷制度專題之三(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24日電)「一半以上都嘸效啦,爛爛去啊」雲林縣二崙鄉農民蘇聖賢怒氣未平,指著浸泡在水中農田說,一甲地收嘸一分地,就算拍賣價翻漲5倍,菜農也是看得到賺不到,「要抓菜蟲去抓貿易商啦」,留給農民一條生路。

菜價擺不平 人民怒氣浮起來

梅雨鋒面滯留,6月初的2天豪大雨,重創南台灣農業產區,農損高達新台幣2億多元,在供貨量減少下,菜價飆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委林聰賢表示要「抓菜蟲」,防止有人蓄意囤積蔬菜,炒作菜價,但此說卻激怒菜農。

這次淹水大災區雲林縣二崙鄉的農田有一半浸在水中,原本應該滿滿的蔬果轉運站只剩不到30箱的菜,當地農會總幹事李永達說,去年12月開始菜價不敷生產成本,一年來菜農都是吃老本、借錢在過日子,這次好不容易菜價有點起色,「希望政府依自由市場機制調節,不要打壓菜價」。

憤憤不平的農民蘇聖賢表示,政府除了顧民眾也要顧農民,大水淹後連搶收都難,「一甲地收嘸一分地」,政府不要出面「捏死」菜價,要抓菜蟲去抓貿易商啦,「留一條生路給菜農走」。

農產品就是「看天吃飯」,尤其受溫室效應影響,極端氣候造成的豪雨發生機率更高,農產品產量大幅波動,價格也如坐雲霄飛車一會高、一會低。

西螺農會總幹事廖錦富解釋,菜農原本一分地可以生產2000公斤,但後來因颱風、豪雨等天災影響剩下1000公斤,產量減少,單價提高,本來一分地可以賣1萬元,現在賣2萬元,但「菜農還是沒有賺到啊」,這是正常的關係,政府不能說菜價漲了一倍不合理。

但每天去買菜的菜籃族可不這麼想,家庭主夫葉豊彥就說,到市場買沒幾樣菜和肉,一下子千元大鈔少了兩張,三天買一次手都軟了,「俗擱大碗」菜價在哪裡,便當配菜不能老是玉米、毛豆、紅蘿蔔等三色豆;這種現象不止市井小民叫苦連天,連餐廳、團膳等商家都非常有感。

以去年過年前葉菜價飆漲到一公斤100多元為例,供貨給團膳公司的承銷人張煌富大喊「嚇死人了,天價,我做那麼久沒有遇過」。他說,「量少,價格就是飆」,但有些學校營養午餐根本不能換菜單,當時賠得人很多,連團膳公司、行口都有好幾個跑路。

農民搶種一窩蜂 種苗登記成效不彰

菜價暴漲暴跌的狀況,農經學者稱之為「蛛網理論」,又名豐收悖論,指的是農產品在漲價、超種、跌價、減種、再漲價再超種的無限循環中找不到出路。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以小搏大的心理因素。

熟悉農業運銷的業者、菜農之子林先生表示,近年來人工及紙箱費用上漲,若以1甲地產出1500簍高麗菜計算,採收、箱子、運輸等成本約250元,以他自家的經驗, 1簍最高可賣1600元,就像中大樂透一樣;但就算遇到1簍1000元的時候,扣掉成本還可以賺進約上百萬。

彰化縣政府農業處長黃碧海就表示,去年嘉南地區有高麗菜農因為颱風賺了8位數字,「發現蔬菜怎麼這麼好賺」,就跑到平地來把農民休耕的農地邀來一起種,採收期通通擠在一起,量一下暴增,價格自然會崩盤。

他說,雖然農委會農糧署有控制種苗的總銷售量,會在種苗商銷售達到一定數量時換算面積,萬一種植高麗菜面積太多,就會呼籲農民停種,「好是好,但沒有強制效果」。

「種苗場只能道德勸說啦!」50多歲的竹農種苗公司負責人胡文儒說,高麗菜灑種後平均大概一個月可以成苗,但在價格好時,農民15天就搶回去種了,這時種苗場的「輪轉率多一倍」,商人在商言商,而且搶種不一定菜價會崩盤,有可能一個颱風掃過,災區如果是在南部,北部農民就「賺死了」,那些聽他勸告沒種的農民就會來種苗場「翻桌」。

政府推動的登記制度成效不彰,和民意代表也有關聯,當搶種造成供過於求,政府透過耕鋤補助以減少產量時,事先有登記種植數量者一公頃補助7萬元,但民代為了選票,施壓農委會,最後沒登記者每公頃也有4萬元補助,不論有沒有登記,通通有補助,制度如何能落實?

也因為說情的人實在太多,農委會改以強化產銷制度取代以往補助的策略,農糧署主秘翁震炘表示,支付作業費用的耕鋤措施是台灣省農林廳時代的事,農委會約自民國99年後就沒有執行。

除了農民賭一把外,台灣務農的人口平均都在50歲以上,「有些人一輩子就只會種高麗菜」,政府要輔導轉作,必須先教會農民如何栽培,不能只有鼓勵轉作。

此外,農民搶種,媒體也要負很大責任,黃碧海說,媒體過度渲染也會助長農民會拚命想去追種,就算是政府建議改種其他作物,如果沒有補助誘因或強制性,農民大部分不會接受。

手握補助尚方寶劍 農委會角色關鍵

目前農委會採取台北果菜市場整體蔬菜交易均價每公斤低於20元時,啟動加工、團購及促銷措施等,以免供過於求菜價崩盤;反之,若高於35元,也會釋出每天通常約釋出50、60公噸冷藏庫存的高麗菜、結球白菜或是根莖類的菜進入交易市場,以穩定補充需求。

菜賤傷農、菜貴又影響民生,「白米炸彈客」楊儒門表示,菜金跟菜土的分別就是供需問題,政府的總量管控措施沒有落實,手握鉅額經費及補貼工具的農委會,有尚方寶劍不會用,「就是最大菜蟲」。

他說,農委會每年的預算僅次於國防部,除了種苗場外,本來進口商因為接受政府補助,會幫助政府作安全庫存,但有些不肖業者搶在颱風來前先進口,一手賺政府的倉儲、電費補助,在政府要求下釋出後又再賺一手,甚至還會到市場買回來,造成市場缺貨假象,炒高菜價,還會以進口高麗菜冒充國產混賣「比搶劫還好賺」。

暴雨災損菜價暴漲,為平抑菜價,農委會高喊「抓菜蟲」,並釋出40噸高麗菜,卻遭菜農、地方政府批評打壓菜價,農委會裡外不是人,如何拿捏總量管制及平抑物價的分寸,提出更有效策略,各界都在看。1060624

※你可能還想看:
不想菜價暴漲暴跌 先健全產銷制度
從農田到餐桌 菜價決定關鍵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從農田到餐桌 菜價決定關鍵
172.30.14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