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大陸的創客教育夢 不想被錢沖昏頭

2016/6/18 10:50(6/18 12:4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創客風潮來了專題之二十二(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18日電)1月下旬的週六晚上,上海出現零下低溫。同濟大學裡,幾名不畏寒的年輕人現身在數位製造實驗室(Fablab)裡。

他們當中,有人念新聞,有人念材料,還有高中生,也有年紀較大的爺爺級人士,都是想了解自己跟數位製造能產生什麼樣的火花。

開放夜的形式很自由輕鬆,第一次來的人簡單自我介紹,已經在Fablab的人則分享自己在做的事。

就算平常有課程活動的時候,這裡也不像一般有開課的單位那麼「正式」:你可以自由來去,所謂的學習,是彼此的討論、詢問和示範。你看不到老師在講台上口若懸河,然後台下學生忙記筆記的模樣。

上海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Fablab-O Shanghai」的創始人丁峻峰簡短開場,介紹自己的角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老師,而是給予引導和啟發。

像這樣的開放夜交流活動,同濟Fablab從2014年3月開始,已經固定在週末舉行了一年多。

Fablab最先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所屬的研究中心發起,是一種微型裝配的實驗平台,至今全球已有500多家這樣的機構。

上海同濟的Fablab是中國大陸第一個開放創造實驗室空間,是基於教育、面向社區、也探索商業模式的創客空間,內含數位控制(CNC)切割機和3D列印機等多種符合國際標準的設備儀器。

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大三的沈思暘算是這裡的核心成員,開放夜裡,他與大家分享自己和團隊發明的單件衣服乾洗機,靈感來自宿舍生活裡,常常臨時需要一兩件乾淨衣服穿,但用洗衣機洗浪費又不易乾淨,不同材質還不見得能混洗。

沈思暘不算創客新手,2014年的中美創客大賽中,就以智慧車鎖獲得二等獎。他說在Fablab兩年,感覺有越來越多人加入這裡。作為Maker(自造者,或稱創客),他的想法是,「不是什麼東西你要買就可以買得到,而是你想做就可以做得到」。

另一名年僅17歲的高中生徐逸航是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學生。講話飛快、不時夾雜英文的他,在Fablab裡無論是示範工具使用還是討論程式,看起來都很自在熟練。

他曾經借助群眾募資,買到最基本的材料,然後從腳架、輪軸、電線連接等,花了30個小時組裝成功開放原始碼的3D列印機,還把過程拍成縮時影片放在網上。當初眾籌時,他的訴求是「學校沒有3D列印機,何不自己做一台送給學校呢?」

Fablab裡還有一台徐逸航自製的無人機,因為當時他想要一台航拍器,「用買的沒意思」,就自己做了一架四軸飛行器。

在復旦大學新聞所就讀的葉疑飛沒有理工科背景,但是他很喜歡到Fablab,觀察這裡人們的互動,認識不同背景的人。「這裡很自由,讓你去尋找自己的位置,不會很功利。」他告訴中央社記者,這裡與學校課堂很不一樣。

葉疑飛曾在這裡認識一名大公司的設計師。這名設計師不滿意傳統職業的區分裡,設計師被定位只負責提供想法,他也想自己動手做,後來就自己完成了開放原始碼的智慧眼鏡。

丁峻峰原本擔心天氣太冷,出席人數太少,事前特別在社群平台微信上預告活動,提醒大家參加。身為中國大陸第一家Fablab的創立者,丁峻峰對創客教育的熱情的確沒有冷卻過,至今仍經常出席各地的相關演講推廣活動,並引進MIT經典著作「Fab:The Coming Revolution on Your Desktop--from personal computers to personal fabrication(Fab:桌面上的長期革命-從個人電腦到個人製造)」一書。

說起創立Fablab的過程,大學念建築、擁有建築和設計雙碩士的丁俊峰說,在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唸書時,正是數位化製作風潮興起,而哈佛和麻省理工學院(MIT)不遠,使他能掌握當時推動數位化製作的動態。

回國後到同濟大學的設計創意學院裡,發現這裡有環境設計、工業產品設計、互動媒體等,「和MIT有驚人的相似」,創設Fablab是因為「個人喜好、學院發展、民間需求、政府引導都結合到一起」。他也因此成了別人眼中「不務正業」的老師,用近乎傳教士的熱忱,宣揚創客對中國社會、經濟和教育的重要。

從創設之初,上海Fablab就與MIT理念高度相符,如今丁峻峰也引進MIT認證的Fab Academy課程。這套課程為期19週,每週至少需投入30小時,線上授課和討論為英文,搭配實際的操作,學費和材料費共5000美元,直接由MIT收取。由於課業量很大,丁峻峰鼓勵參加者全職學習,目前這一期有4個人報名。

對丁峻峰來說,創客精神有多重深刻的意義,遠超過對「創業賺錢」這樣表淺的期待。

首先,相較於傳統教育,創客是一種由下而上的學習模式,「更民主、更開放」,有利創新,而創新正是支持未來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能力。

他認為,當前提倡的「大眾創新」本質就是要打破系統的阻力,個體將更受重視。而對於老師說一是一的現行教育,創客教育會是教育體系很好的補充。

再者,創客們利用基本的開放原始碼改寫程式,學習「how to grow everything」(這是MIT的課程名稱:「如何製造萬物」),這種「製造」與「生成」的概念,有別於過去大量生產的「消耗」,衝擊消費生活的價值觀。

同濟Fablab的運作方式,目前有兩名全職人員,另有核心成員和志工。志工可以在大型活動時幫忙,平時協助翻譯英文課程,福利是可免費使用實驗室裡的各項設備。核心成員如徐逸航等人,則會參與開設課程,分享經驗。

不只是青年學子在開放夜裡講述他們參與Fablab的歷程和自己的創造發明,分享者中還有一名企業老闆-上海慕客信信息科技公司創辦人韓澤耀,當晚他介紹了有關電子機器人的製作。

這裡並非創業型創客的聚會場合,韓澤耀和他的夥伴在開放夜裡待了兩個小時,其實不太可能談成什麼生意。不過,慕客信的產品除了販售多款3D列印機,主要是提供創客教育規劃,韓澤耀說,他來這裡是為了交流,分享作品也想聽聽年輕人的想法。

就在同一天的白天,慕客信主辦的「3D列印機組裝建模課堂」5天營隊正在同濟設計創意學院的場地舉行。這個寒假營隊共有6人參與,年紀最小的9歲,最大的16歲,營隊中有一名主講老師、一名工程師,人稱「韓博士」的韓澤耀也參與其中,協助孩子們完成3D列印機的組裝。

從理解機械運作的原理、親手組裝3D列印機,運用程式建立想列印物品的模型,最後完成列印並分享經驗。全部在5天內完成,每人費用是人民幣6000元(約新台幣3萬元),3D列印機可帶回家。

慕客信2013年註冊,2014年7月正式營運,之所以選擇創客教育作為公司業務,是因為深刻體會到現有教育的不足。韓澤耀創業前是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微電子的老師,當時發現很多學生連做基本實驗都有問題,傳統的應試教育有嚴重缺陷。

隨後他有許多海外參訪機會,在瑞士、德國、法國、美國等地的創客空間,看到沒有太多學歷的人也能自製一些科技作品,也看到一些企業鼓勵內部的員工開發測試軟體,「這也是一種創客」。

有了動機和成功範例,加上在企業培訓方面的經驗,慕客信因此誕生。

韓澤耀也看見,這一代孩子是「數位原住民」,一手掌握數位技術,如果一手也能掌握數位工具,就可以把許多想法驗證出來,轉換成實物。他說,3D列印機之所以受到青少年歡迎,就是因為它可以把想要的東西,做出模型來。

在營運一年半之後,慕客信的業務已經跨出上海,除了自己辦工作坊,也與各地中小學合作,讓校方採購3D列印機等設備,融入學校課程教學。據韓澤耀所知,除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青島、濟南、西安、鄭州等地的教育當局都很重視這類強調科技動手做的創客教育。

「各地創客運動的展開,讓教育局對創客的認識更深刻。學校得到政府支持,就不局限在傳統的應試教育。」

不過,諸如3D列印機等設備並不便宜,韓澤耀認為,目前的創客教育仍是精英教育,在教育資源無法普及到每個人的情況下,通常是經過評選的「好學校」和「好學生」能優先享受政策支持。

韓澤耀認為,科技創新能解決生活很多問題,但科創還沒融入到中國孩子們的生活中。經營慕客信近兩年來,他已經看到許多創客教育開花結果的例子。

有一名愛打籃球的9歲孩子,因為籃板掉下來,他量測並計算一些規格後,利用電腦建立模型,用3D列印的方式做了籃板和掛勾。也有在浙江金華的一名小學生,給同學們上課分享3D列印的做法,校長了解後,表示願意建一個3D列印實驗室。

談「創客」,許多人先想到的是「創業」,然後才是「創新」。丁峻峰著眼的是創業前的創客教育,韓澤耀則是將創客教育與自己的創業結合起來。

中新網今年3月報導,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官方政策鼓勵下,大陸各地眾創空間已多達1.6萬間。

丁峻峰認為,眾創空間「已經氾濫了」,大部分是企業育成中心(大陸稱「孵化器」),但「其實還是一片跟風,創新能力很弱」。

儘管Fablab也為有意創業的創客們提供走向商業市場的支持,但在產品化之前,更重要的是塑造一個有想法的環境,丁峻峰說,前面的根基打好了,後面的創業就很快。他更直言,不贊成學生太早創業。

創客教育是長期的、不斷播種的工作。丁峻峰告訴中央社記者,不是弄個空間使命就完成了,如何能真正變成這個社會的需要、社會革新的促使點,這才有意義。1050618

※你可能還想看:
360度攝影機 師大生巧思成創業法寶
中國大陸文化創客 理工人勇敢做文藝夢
台版鋼鐵人團隊 MIT火箭上太空
小公司玩大車 上海圖書館裡地鐵革命
完整創客專題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小公司玩大車 上海圖書館裡地鐵革命
172.30.1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