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太陽能淪殺戮戰場 台廠靠品質打江山

2015/6/20 10:39(6/20 11:4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 紅潮滾滾 台灣力搏紅海專題之三(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20日電)台灣茂矽副總經理周崇勳6月5日突然現身證交所,為的是宣布董事會決定停止生產太陽能電池製造業務。

周崇勳全程低著頭,逐字照著新聞稿唸,2分多鐘後就匆匆離去。

2011年,茂矽位在湖口唐榮科技園區的太陽能新廠落成啟用,大張旗鼓請來醒獅團表演。當時茂矽董事長陳民良信心滿滿說,新廠落成啟用,代表茂矽穩定蓬勃發展成長。

短短4年,茂矽如今人事已非,董事長換成唐亦仙,每股淨值不到新台幣5元,被打入全額交割股。為避免虧損擴大,茂矽只能斷尾求生,黯然退出太陽能產業,令人不勝唏噓。

陸廠瘋狂投入 台灣太陽能廠盛極而衰

茂矽不是不努力,去年9月茂矽才獲頒經濟部能源局優質太陽光電產品金能獎,肯定其在太陽能電池研發與製造的努力。

茂矽在台灣太陽能產業中黯然退場不是個案。榮化旗下多晶矽廠福聚太陽能,5月中旬剛宣布向法院聲請破產。

太陽能電池廠益通2006年風光上櫃,股價一度衝上1205元,登上台股股王寶座;如今已連續6年營運虧損,合計虧損超過130億元,經營權在2011年易主,由英業達入主,現在股價僅剩高點時的1%。

另一太陽能電池廠茂迪,股價最高也曾逼近千元大關,達985元,但最近4年有3年營運虧損,虧損超過80億元,目前股價也只剩高點時的4%不到。

中國大陸政府強力扶植,廠商瘋狂投入,以低於市價的價格流血競爭,是造成全球太陽能產業嚴重供過於求、台灣太陽能廠營運由盛而衰的主因。

一位太陽能業界人士形容,「大陸太陽能廠蓋廠、買設備好像不用錢似的」,他們只管有產出,有營收就好,不像台廠要兼顧價格與成本的平衡。

太陽能系統與營造業性質相似,業者說,廠商只要等到拿到標案或訂單後,才開始備料就可以,不像電池或模組廠,要有產線、員工,有固定成本負擔,有固定的收益;尤其,近年太陽能原料跌價,更有利系統廠。

只是要跨足太陽能系統市場,「關係」相當重要,業者說,要能找到當地「有力」的策略夥伴,這時規模夠不夠大就相當關鍵,如果規模太小,對方還可能看不上。

美雙反稅率高 台廠雪上加霜

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統計,中國大陸太陽能電池產能占全球比重達49%,台灣位居全球第2,占全球比重約18%,產能規模連中國大陸的一半還不到。

太陽能模組方面,中國大陸產能占全球比重更達59%,台灣僅5%;大陸產能規模是台灣的10.8倍之多。

研調機構IHS調查,去年全球前10大太陽能模組廠中,有多達7家廠商來自中國大陸,2家日本廠商、1家美國業者。

中國大陸不僅產能規模獨霸全球,估計今年大陸太陽能裝置量將達到17.8GW(10億瓦),將占全球需求1/3左右,為全球最大市場;中國大陸在全球太陽能產業仍將居主導地位。

業者說,大陸太陽能產能擴張太快,不僅是台廠,歐、美太陽能廠也深受其害,幾乎倒了一半,也因如此,美國及歐盟後來才會對中國大陸採取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抵制。

台灣今年太陽能裝置量將約500MW(百萬瓦),僅中國大陸的3%不到;美國祭出的太陽能雙反措施,針對台灣太陽能廠稅率維持19.5%判決,還高於中國大陸的17.5%稅率,對台灣太陽能廠無疑是雪上加霜。

台灣廠商紛紛被迫出走海外設廠,昇陽科即與馬來西亞商TEK SENG HOLDINGS BERHAD結盟,擴展東南亞銷售市場;太極能源則前往越南設廠,昱晶也赴泰國設廠,為的是降低出口到美國稅負成本。

技術優勢 差異化是台廠生路

對於兩岸太陽能競爭態勢,中美晶總經理徐秀蘭說,儘管台灣產能規模輸大陸,沒市場,也沒有政府條件優惠,不過,台灣產品的技術與品質贏過大陸。

茂迪等業者也認為,技術領先是台灣太陽能廠最大優勢。元晶財務長林達三就說,台灣太陽能電池廠在高效的表面鈍化太陽能電池(PERC),技術足足領先大陸1年以上時間。

PERC目前轉換效率最高達21%,異質接面(HiT)高效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至少以23%起跳,且生產與半導體製程非常接近,對台灣更是有利。

林達三說,規模擴大,業務壓力也連帶增加,面對當前艱困的產業環境,走「高效精品化」路線,撐過這波殺戮調整期,才能迎接美好的未來。

林達三的主張不是沒有原因,元晶營運不靠人海戰術及廣大土地,是靠著高度自動化、成本優勢及高效電池產品,去年成功打敗產業不景氣,成為少數有獲利的太陽能電池廠。

徐秀蘭說,雖然目前整體太陽能市場供過於求,不過,高效率太陽能產品則是供不應求;她認為,強打高效率產品市場,尋求差異化,是台灣太陽能廠勝出的唯一一條路。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分析師林嫣容說,太陽能下游系統毛利率有10%至15%,是電池的2倍以上,也是太陽能產業最有價值的部分;她認為,創造自有品牌,擴展下游太陽能系統市場,或許是台廠突破當前產業困境的好辦法。

面對艱困產業環境,台灣太陽能廠各自出招尋求生機,只是產業調整期尚未結束,預料未來整併、淘汰賽仍將持續,市場版圖也將重新洗牌。1040620

※你可能還想看:
力搏紅海專題》觸控台廠血淚史 贏的關鍵在創新
力搏紅海專題》陸重壓半導體 台廠亟需找出定位
力搏紅海專題》陸培植供應鏈 威脅台廠商機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觸控台廠血淚史 贏的關鍵在創新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