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在哪裡?加州漢堡漲價縮水並非都是通膨惹禍
推薦閱讀
溫蒂漢堡1984年的廣告中,3位老奶奶點了一份漢堡,送到眼前後,麵包超級大、肉餅超級小,老奶奶大聲喊著「牛肉在哪裡?(Where’s the Beef?)」
這句台詞是在諷刺競爭對手麥當勞和漢堡王肉餅不夠實在,成功讓溫蒂漢堡當年度總收入增加31%,還成為選舉常出現的用語,牛肉被用來比喻政策成效。
只是近期走進加州速食店,又會聽見民眾提起這句台詞,因為漢堡縮水了。
年過70歲的柏格爺爺(David Berger)一生熱愛漢堡。在一家獨立經營的漢堡店內,他向記者表示很多人都有感覺到漢堡變小,現在花相同、甚至更多的錢,買到的東西「價值卻更少」。
不僅當地人,遊客也是滿腹疑惑。中央社實習生在舊金山灣區期間,吃了In-N-Out、Starbird Chicken等連鎖店的漢堡後納悶表示,「美國漢堡比想像中的小,有的感覺比台灣美而美的漢堡還要更小」。
美國食物向來「以大為尊」,重視分量、滿足感,寧可浪費也要澎湃,象徵美國人對於豐富開放生活的追求。漢堡變小對部分的人來說代表美國價值變了。
在奧克蘭經營Flipside漢堡店的穆斯萊(Nimer Musleh)關注到,自從COVID-19疫情爆發後,許多同行的產品尺寸改變,面對原物料價格上漲,「(店家)要不就提高價格、要不就縮小漢堡,或是兩者都有」。
但穆斯萊不願改變漢堡尺寸,也堅持牛肉餅要每日現絞現做不冷凍。他苦笑說,「美國的漢堡縮水,我想美國的價值大概也跟著縮水了」。
如果未來情況變得更嚴峻,他表示寧可提高價格,「要縮小漢堡不如關店」。
不過就連一些以「大漢堡」或「巨無霸漢堡」聞名的店家也禁不起通膨考驗。
在Red Robin工作6年的女服務生巴拉哈斯(Barajas)告訴記者,「我們曾經有非常大、非常多汁的安格斯牛肉餅,現在我們只剩下6盎司的肉餅了,我們還用薄片披薩取代很多主菜。我想這與疫情損失有關,可能剩下的資金不多了」。
大型速食連鎖店更是美國飲食消費文化的象徵,曾有網友質疑麥當勞的麥香魚縮水20%,以及In-N-Out漢堡變小等「縮水式通膨」(Shrinkflation)現象。
麥當勞澄清,「魚片大小和組成,包括半片美國起司,幾十年來從未改變」;而In-N-Out從未宣布調整尺寸,不過今年加州門市部分商品漲價引起輿論譁然。
在加州一家連鎖餐廳上班的凱斯卡紐拉(Skinner Cascagnola)表示,他過去在麥當勞分店擔任管理職務將近10年,「他們(麥當勞)主要追求的是利潤」。
提到尺寸縮水,凱斯卡紐拉說,麥當勞的肉餅本來就不大,一磅的牛肉大概可以做成10片肉餅,「問題不在於漢堡變小,在於產品的品質出現變化」。
凱斯卡紐拉和柏格爺爺將漢堡改變歸咎於貪婪,「縮水式通膨」只是其中一個結果。更多的老百姓則是對物價持續飆升有所怨懟,大選期間格外明顯。
以平民美食著稱、總是大排長龍的In-N-Out,經典Double-Double(雙層牛肉起司堡)套餐4月調升價格後破10美元,舊金山門市近14美元(約新台幣450元)。
In-N-Out當時發出聲明指出,「從4月1日起逐步提高價格,以配合加州餐廳所有員工的加薪。為了保持我們的品質水準,漲價也是必要的」。
加州4月1日正式實施速食業員工最低工資法,每小時最低工資從16美元增加至20美元(約新台幣645元),影響範圍擴及至少60家大型連鎖速食店品牌。
餐廳顧問米特羅夫(David Mitroff)接受中央社視訊訪問時分析,通膨之外,加州工資調漲推升成本上升,也是造成漢堡變貴或變小的一個因素。
他說,「通膨是真實的,但還有工資上漲的因素,尤其是在加州這樣的州,這些都會影響定價,你可能會發現加州的麥當勞漢堡價格立刻提高12%」。
米特羅夫還提到,加州越來越多人提倡健康和環保,也讓市場需求出現變化。
「我不認為大家會一起討論說要把漢堡做小,我覺得消費市場也出現變化。首先,『不可能漢堡』(Impossible Burger)這種產品成為話題,有些人不想要真正的肉。再來,有些人開始想吃較好的和牛,所以店家也嘗試使用和牛。還有,有些人想要有機食材、環保包裝,希望吃完後感覺健康。」米特羅夫說。
他指出,加州是個租金、送貨成本都持續上漲的地方,「把上述因素都加在一起,是的,漢堡大小會出現變化」;但是,大部分的人會接受並再次光顧。(編輯:張芷瑄)11309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