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政變3週年3 / 喜悅之家與自由茶屋 流亡緬甸人的心靈庇護所
緬甸2021年2月政變至今已3週年,恢復民主之路看來卻是遙遙無期。國際局勢多變,緬甸情勢逐漸被淡忘,但緬甸人的掙扎奮鬥之路從來沒停過。因內戰被迫逃離家鄉的緬甸平民、當年曾參與政變的緬甸人,仍在為緬甸的民主自由持續努力。
(中央社記者呂欣憓美索24日專電)「你的手要這樣擺。來,看鏡子,聽我的口令往前走。」寧靜的週末早晨,位於泰國達府美索的小巷裡,傳來一陣一陣的音樂,伴隨著年輕女子們的笑聲,氣氛輕鬆而愉快。
這裡是喜悅之家(Joy House)。屋裡一群穿著緬甸傳統衣飾的女舞者,對著鏡子練習舞步,從她們臉上的笑容,看不出她們都是為了躲避戰爭或軍警追捕,來到達府(Tak)美索(Mae Sot)的緬甸人。
2021年2月1日凌晨,緬甸軍方以「選舉舞弊」為由,對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民選政府發動政變,為緬甸政局投下超大震撼彈,也讓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所屬的全民盟政府上台後,緬甸欣欣向榮、前景光明的氛圍,轉變為看不到未來的一片黑暗。
菁英中產流亡海外 失去工作與尊嚴
參與街頭抗爭運動的中產階級和菁英分子進了軍政府的黑名單。為了生存,他們紛紛流亡海外,鄰近的泰國成了其中一個選項;但逃到海外的他們失去工作、收入無著,伴隨而來的憂鬱症和焦慮成為集體的巨大失落。
喜悅之家應運而生,提供流亡緬甸人生活和心靈上的庇護所。繪畫課、音樂課、舞蹈課、武術課、手工課,白板上滿滿的課程內容,在喜悅之家這棟兩層樓建築物內,沒有政變、沒有逃亡,只有跟自己的對話,大家可以短暫忘卻生活的不如意和鬱悶。
奈琪溫(Nay Chi Win)是喜悅之家創辦人之一,從緬甸來到泰國從事社工工作已經十多年。她說,政變後,許多緬甸人越過邊境逃到泰國來;雖然他們逃離了戰火,但在泰國沒有合法身分,無法自由遷徙,什麼事也做不了,「他們面對的是另一種艱難處境」。
奈琪溫發現,很多人開始有心理健康問題,很多孩童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逃亡和躲藏。「孩子們想回家,想和原來的朋友玩。孩子們有太多的疑問,父母回答不了這些問題,父母也覺得沮喪。」
這些緬甸人會詢問奈琪溫,是否可以提供工作給他們;有些人對人生絕望,甚至想要自殺。想到同胞們的處境,奈琪溫忍不住哽咽:「他們在緬甸努力工作,聰明受歡迎,來到這裡卻覺得自己脆弱無用。他們需要的只是尊嚴。」
奈琪溫說,更重要的是,大家不知道這場革命要進行到什麼時候,心理上必須堅強起來。因此,她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想要創造一個空間,讓來到泰國的緬甸人減少焦慮,並能在這空間裡真誠分享自己的感覺和心情。
泰緬邊境喜悅之家 各式課程療癒流亡者心靈
2022年12月喜悅之家正式成立。奈琪溫將喜悅之家定位為社區的心靈療癒中心;當有人想要舒緩焦慮,就可以來跳舞、唱歌、畫畫。由於大家做這件事不是為了名利,而是想要幫助緬甸社群,所有的初階課程都是免費,進階課程酌收少許費用。
奈琪溫說,有些老師也是從緬甸逃過來的民主人士,有藝術家、有武術國手,他們從教學中獲得心靈慰藉;來上課的學生則覺得找到生活的意義,「喜悅之家對他們來說,就像第二個家」。
有些學生上完課後,設立粉絲專頁開始賣手工藝品。雖然賺不了太多錢,但他們有事情做,重新拾回了生活、拾回了尊嚴。
緬甸藝術家瓦納曹(Wana Zaw)已在美索工作20多年,喜悅之家成立後,他自願到這裡來教繪畫。他表示,喜悅之家最重要的是提供學生們安全感。很多大人在喜悅之家學習時,真的感到開心且放鬆;負責教課的老師也獲得滿足感。
瓦納曹說,很多跟著大人流亡來到泰國的孩童,平常幾乎無法出門而感到鬱悶。喜悅之屋開課後,他們驚訝地發現大家對課程反應熱烈,孩子們也在學習中獲得喜悅。
梅道診所醫療服務 為緬甸社群解決身心問題
由辛西亞醫生(Cynthia Maung)創立的梅道診所(Mae Tao Clinic)在泰緬邊境執業超過35年。辛西亞醫生本人就是1988年因為8888民主運動逃到泰國的緬甸人。
梅道診所為難民及在邊境工作的緬甸勞工提供醫療服務。如果求診的人經濟困難,診所不會強制先收費;必要時也不問求診者來歷,這間診所因此成為泰緬邊境緬甸社群重要的生活支柱。
近年來,梅道診所服務對象多是在泰緬邊境工作的緬甸人。2021年緬甸政變後,來求診的病人樣態有了些微變化;病人不再只有緬甸勞工,還包括因為政變逃到泰國的緬甸人。
2023年泰緬邊境開放,病人數目更大幅增加20%到30%,因精神疾病前來梅道診所求助的病人明顯增加。
根據梅道診所提供數據,2023年每個月約有16名病人因精神疾病求診,診所因此首度開設精神健康門診,每週2到3天為患者提供協助。梅道診所員工透露,病人狀況不盡相同,有些人被軍警虐待而有創傷;有些人每天看新聞覺得沮喪;有些人覺得自己沒有未來。
看不到未來讓人窒息絕望,不只喜悅之屋提供流亡者們喘息的空間,位在美索鎮上的緬式茶屋自由茶屋(Loot Lay Yay)也有著類似的功能。看起來是茶屋,實際上是流亡海外、回不了家的緬甸異議分子們短暫的心靈依歸之處。
自由茶屋討論緬甸局勢 望革命成功返鄉
自由茶屋有別於泰式餐廳的桌椅擺設、低矮的桌椅和平房、半開放式的空間,經營者試圖營造和在緬甸一樣的茶屋氣氛。許多在緬甸參與街頭革命的人士在政變後心裡充滿創傷,自由茶屋成了他們集會和討論議題的地方。
和喜悅之屋的心靈療癒定位不同,自由茶屋更積極與政治連結。這裡常舉辦活動,討論緬甸局勢或舉辦緬甸藝術家畫展,並試圖和國際社會連結。
自由茶屋的老闆帖索溫(Thet Swe Win)在緬甸就是知名民運人士。2021年3月,他赫然發現自己的名字出現在軍方掌控的國家電視台公布的黑名單中;同年底他逃到美索,並和一起逃亡的朋友們在2022年8月開起了自由茶屋,不走泰式風格,而是依循緬式特色。「我們團結、互助,我要讓來的人有回家的感覺。」
事實上,沒人有過餐飲行業經驗,大家只能邊做邊學。帖索溫說,在泰國的日子並不容易。有些人即使有居留身分,但依照居留文件的等級不同,有的無法自由旅行;有些人沒有合法居留身分,面臨隨時會被泰國警察盤查的風險,但大家仍想留在邊境上。「我們要留在最靠近緬甸地方,因為我們還是有回家的夢想。」
離美索鎮上大約20分鐘車程,就是泰緬第一友誼大橋;友誼大橋連接著緬甸克倫邦的苗瓦迪(Myawaddy)和美索,走路過橋也不過十來分鐘。
家鄉與異鄉,那麼近卻又那麼遠。在橋的這一端,是一群不知道未來在哪裡的流亡者;在橋的那一端,是家鄉、是希望,同時卻也可能是絕望。
在經歷政變後,即使是長年與體制對抗的民運人士,帖索溫內心一樣有著創傷。談起流亡生涯,帖索溫臉上有著疲累,卻依然堅定:「革命成功的時候,我們必須回去。就算用走的,我都要走過那座橋,立刻回家。」(編輯:陳妍君/韋樞)113072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