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因喪失競爭優勢 對中國貿易逆差破千億
(中央社台北3日電)統計顯示,今年頭兩個月,韓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51億美元(約新台幣1564億元),這個數字是韓國對所有貿易夥伴之最,專家分析,這並非短暫現象,主因是韓國產品喪失競爭優勢。
韓國媒體Pulse與香港「南華早報」(SCMP)上月28和30日報導,僅僅5年的時間,韓國從原本對中國貿易順差逾550億美元,到今年頭兩個月,已演變為韓國對中國貿易逆差達51億美元,一來一往差距逾600億美元。
韓國國際貿易協會(Korea International Trade Association)表示,韓對中的頭兩個月貿易逆差甚至高於韓國對澳洲的48億美元,對沙烏地阿拉伯的46億美元,他們分別是韓國對外採購天然氣與石油的主要來源。
另一方面,今年頭兩個月韓國最高的貿易順差是對美國達41億美元。
位於首爾的李大成律師事務所(Dentons Lee)高級顧問兼中國經濟專家朴基順(Park Ki-soon,音譯)表示,當韓國喪失科技競爭優勢,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將持續擴大,因此務必要致力於保持科技領先的差距。
他說,韓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並非只是因原物料價格飆漲所造成的短暫現象,而是韓國產品逐漸喪失競爭優勢的結構性問題。
綜合各項今年頭兩個月韓中的經貿數據,韓國對中國創下最大貿易逆差的產品分別是化學原物料、電池與充電電池、電腦與工業電子設備。
朴基順指出,韓對中順差項目減少而逆差項目增加,這就是當前兩國經貿的現象。
韓國國際貿易協會研究員張相值(Jang Sang-sik,音譯)則說,去年中國貿易額在全球5個主要經貿大國居第2,進口成長率的排名也是如此,中國貿易結構正逐漸轉變為自力更生和內需導向的型態。
他說,尤其中國的中間財與消費性產品帶動出口增加,並且越來越像韓國同樣以中間財為主的出口模式。所謂中間財(intermediate goods)是指被用來製造成最終財(Final Goods)的商品。
另據韓國關稅廳統計,時序來到今年3月頭20天,韓國對中國出口比去年同期減少36.2%,與此同時,進口增加9.1%。
其中半導體產品對中國出口跌幅最深,這也是韓國出口的主力,估計3月頭20天,韓國半導體產品對中國出口的跌幅達44.7%,另與去年同期相比,美國則是韓國對外出口唯一成長的主要貿易夥伴,漲幅4.6%。
而韓國國際貿易協會去年11月曾發布警訊說,因韓國半導體出口嚴重依賴中國,導致去年前9個月的晶片出口大幅下滑。當時南韓媒體Korea Herald報導,南韓應促使半導體海外市場多樣化,降低貿易依賴鄰國的風險。
2018年,中國在韓國總體對外貿易的占比達最高點26.8%,如今則是首度不及20%,自今年元月1日至3月20日,對中國的出口僅佔韓國出口總量的19.8%。
2018年韓國享有對中國的貿易順差曾高達556億美元,而上回韓國通報對中國貿易逆差是在兩國建交的1992年。(編輯:曹宇帆/陳沛冰)112040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