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鰱魚洄游碧潭引關注 新北:魚道難阻絕外來種

2025/4/19 17:48(4/20 17:2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新北市水利局19日表示,新店碧潭堰因蘇迪勒颱風重創毀損,於重建時決定設計魚道(左),打通阻塞洄游46年的生態廊道,以滿足攀爬性及游泳性等洄游物種。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攝 114年4月19日
新北市水利局19日表示,新店碧潭堰因蘇迪勒颱風重創毀損,於重建時決定設計魚道(左),打通阻塞洄游46年的生態廊道,以滿足攀爬性及游泳性等洄游物種。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攝 114年4月19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19日電)新店碧潭堰大量鰱魚洄游引起討論,溪流與保育團體表示,人工魚道不是萬靈丹,維護河川原有棲地樣貌才是根本。水利局說,魚道以符合最大量魚種為目標,難阻絕外來種洄游。

新店碧潭堰4月初出現上千隻大頭鰱,利用魚道溯溪而上,引發熱議。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台灣河溪網協會、生態專業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17日發布共同聲明。

聲明表示,人工魚道並非解決所有魚群洄游受阻問題萬靈丹,維護河川原有棲地樣貌,及修復廊道整體連結才是根本之道。

聲明表示,如大頭鰱魚等外來種,不該被視為人工魚道設計的目標及成效驗證,避免造成不當效仿。大量外來種大頭鰱利用人工魚道溯溪而上,並非「生態豐富」,對生態系統而言反而是種隱憂。

水利局長宋德仁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民國66年規劃碧潭堰之初,並無水域生態背景供參考,也未考慮生物廊道重要性,故未設計魚道。

宋德仁說,104年起,於碧潭堰下游建置4處矮堰,串連水域空間讓下游魚類可以洄游。碧潭堰因蘇迪勒颱風重創毀損;重建時決定設計魚道,打通阻塞洄游46年的生態廊道,以滿足攀爬性及游泳性等洄游物種。

水利局表示,碧潭堰魚道依清華大學團隊數年來的專業生態調查,依據可能洄游魚類的特性設計,其中包含多種原生淡水魚,如臺灣石𩼧、明潭吻鰕虎、蝦蟹螺貝類及水生昆蟲等。

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曾晴賢下午告訴中央社記者,最新統計,碧潭堰周邊(壩下至安坑交流道橋)有64種魚類;魚道中共記錄到48種魚類,約為統計河段中的75%。魚道的48種魚類中,有15種外來種,其餘33種都是原生種(內含10種特有種),是台灣其他的魚道所望塵莫及。

他認為,如果在魚道中,以人工篩選移除外來種,只留原生種魚類,這樣的操作雖可行,但是實務上做不到,人力物力無法負擔。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水利局說,魚道以適合原生種魚類能夠洄游上溯的流速、坡度、水深去考量,設計儘量能符合讓最大量的魚類使用為目標,但很難阻絕外來種魚類使用魚道洄游。

水利局說,這次大頭鰱魚群、鯉魚、草魚利用魚道上溯引起關注,推測是新店溪水質改善、縱向生態廊道打通,創造有利洄游的友善環境。希望大家以更開放的角度,看待及關注魚類上溯生態議題。(編輯:方沛清)1140419

新北市新店碧潭堰有大量鰱魚洄游引發各界討論,不過溪流與保育團體認為,人工魚道不是萬靈丹,維護河川原有棲地樣貌才是根本。圖為民眾於114年4月8日聚集關注大量鰱魚洄游。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攝 114年4月19日
新北市新店碧潭堰有大量鰱魚洄游引發各界討論,不過溪流與保育團體認為,人工魚道不是萬靈丹,維護河川原有棲地樣貌才是根本。圖為民眾於114年4月8日聚集關注大量鰱魚洄游。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攝 114年4月19日
新北市新店碧潭堰早年規畫設計之初並無魚道(圖),後碧潭堰因蘇迪勒颱風重創毀損,於重建時決定增設,以適合原生種魚類能洄游上溯為設計,但很難阻絕外來種魚類使用魚道洄游。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攝 114年4月19日
新北市新店碧潭堰早年規畫設計之初並無魚道(圖),後碧潭堰因蘇迪勒颱風重創毀損,於重建時決定增設,以適合原生種魚類能洄游上溯為設計,但很難阻絕外來種魚類使用魚道洄游。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攝 114年4月19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