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烏克蘭戰火未歇 軍民克服恐懼為主權自由堅定抗敵

2022/6/2 10:00(7/25 13:0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烏克蘭戰火百日系列報導1

(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鍾佑貞烏克蘭哈爾科夫2日專電)烏克蘭在2月24日遭俄羅斯軍事入侵之後,戰局不斷變化,到6月初,包括基輔在內的大部分地區居民開始回歸「正常」生活,但各地隨處可見戰爭痕跡,且戰火威脅依舊,不變的是烏克蘭軍民捍衛家園的意志與決心。

從首都基輔(Kyiv)近郊飽受俄軍摧殘的城鎮布查(Bucha)到東部第一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局勢在俄軍被驅離之後暫時緩和,街道開始有少許行人出現,也有不同程度的商業活動,例如餐廳和咖啡座恢復營業。即使這一切有可能只是另一場暴風雨前的寧靜,但記者所到之處,也看到民眾開始清理家園,展開整修或重建的工作。

俄軍入侵烏克蘭 哈爾科夫與布查首當其衝

基於政治意義以及地理位置,哈爾科夫與布查似乎註定成為俄烏戰事的重要戰場。烏克蘭守軍與民眾明白,唯有全民團結,展現堅定抗敵意志,才能粉碎侵略者的野心,獲得長遠的和平,而這也是烏克蘭人想要傳遞給台灣以及全世界的訊息。

哈爾科夫距俄羅斯邊界僅30幾公里,曾是烏克蘭在1919年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後的首都,直到1934年才被基輔取代。它是烏克蘭第2大城,人口約143萬,市內主要通行俄語,許多人在情感上認同俄羅斯,街頭可見許多蘇聯時期的雕像或親俄主題的壁畫。

布查則在基輔西北方大約30公里外,從白俄羅斯南下朝基輔進發的俄軍曾攻進布查,占領期間犯下的屠殺曝屍街道等駭人罪行與萬人塚,讓這個有3萬7千居民的城鎮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當地守軍指揮官謝夫楚克(Shevchuk)告訴中央社記者,當時企圖離開布查的人或車輛都遭到俄軍射擊,死者被丟棄在路邊,此外也發生了婦女遭到俄軍性侵的事件。

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布查市長和其他官方單位的話報導說,俄軍在4月1日撤離布查之後,當地共發現大約一千具平民的屍體,其中有31名死者是兒童。鎮上一座教堂旁邊空地的大型溝渠中,有60幾具受害者的屍體被不完全掩埋,如今大部分遺體已被家屬領回另行安葬,泥土地上只見到一個孤伶伶的十字架。

居民歷經被稱為「布查大屠殺」(Bucha Massacre)的俄軍占領期,都心有餘悸。郊區一對老夫婦回憶,2月俄羅斯坦克部隊南下時,就在他們家門口紮營,在社區裡挨家挨戶搜查,發現退伍軍人或其他具有軍事背景的民眾便就地處決,附近社區有3名保全人員就死在俄軍槍下。

老婦魯蜜拉(Ludmila)說,隨後的近兩個月,烏軍試圖驅離俄國占領軍隊,兩方每天互轟,「子彈飛來飛去,每天都有爆炸聲,若有大的爆炸,(我們)站都站不穩」。

屠殺過後 婦人看見軍服仍會顫抖

附近另一名婦女表示,她親眼目睹俄軍殺人,而她的丈夫和15歲的兒子也被俄軍抓走,幸好在她苦苦哀求下獲釋。她說,直到今天,她看到穿軍服的人仍會發抖,即使看到烏克蘭軍人也是一樣。

布查由烏軍收復兩個月之後,居民開始走出創傷,努力恢復往常的生活,一些在砲火下被毀的建築物在重建中。從基輔通往布查的路上,工程人員正在修復伊爾平(Irpin)的斷橋。這座橋樑是烏克蘭守軍為阻止俄羅斯坦克進逼首都而自行炸毀,為撤離布查等城鎮的民眾,當局曾在斷掉的橋面下方舖設便道,不時冒著俄軍砲火攻擊幫助民眾逃往基輔。

在多家被炸毀的加油站,可看到員工展開清理工作。一家超級市場外,有工人在拆換提款機碎裂的螢幕。由於人口大量外逃加上戰爭仍未結束,或許主人已經不在,布查許多被毀的民宅仍然荒廢,無人打理。

戰火在此地重新燃起的憂慮並非沒有根據。隨著俄軍在東部頓巴斯(Donbas)地區的行動取得進展,基輔近日開始擔心可能再次遭到圍攻,特別是烏克蘭北邊的白俄羅斯軍隊近來在兩國邊境附近集結。謝夫楚克表示,一旦俄軍在其他戰線取得進展,布查將再度陷入危險,但他說,布查守軍已做好準備。

在他身邊的一名軍人帶著一隻不到一歲的約克夏犬。這名軍人表示,這是他的寵物,俄軍進犯時持續不斷的砲擊聲讓牠陷入慌張,毛髮竟一夕變白,現在不敢獨處,他只好在值勤時也把牠帶在身邊。

如果俄軍在頓巴斯地區以外攻勢再起,相較之下,靠近俄烏邊境的哈爾科夫情勢更加危險。從基輔到哈爾科夫8個小時的車程中,經過許多沙包堆成的防禦工事或是用消波塊等巨型水泥塊組成的路障,有軍人荷槍把守。愈是靠近哈爾科夫,哨站就愈綿密,在入城之前有軍警人員查看身分,用手機拍下證件以及大頭照,才會放行。

進到城裏,在號稱歐洲最大廣場之一的「自由廣場」(Freedom Square)週邊,三三兩兩的行人提著購買的民生用品穿過大街,載著6成滿乘客的電車從市中心駛過。若不是地面上仍不時可見碎玻璃,或是有燒得焦黑的斷垣殘壁,以及不時響起的空襲警報聲,很難相信這是烏克蘭最危險的城市之一。

哈爾科夫通行俄語 卻遭集束炸彈攻擊

俄軍發動侵略戰爭之初,哈爾科夫是俄軍最早攻擊的目標之一,在攻勢受阻之後,俄軍曾對市中心發射集束炸彈,人權觀察組織指出,此舉違反2010年一項禁止使用這類武器公約,而且由於可能傷及平民,俄軍恐因此依戰爭罪行遭到調查。

戰火的威脅讓哈城居民走了大約一半,市區雖然聽不見砲火聲音,但氣氛異常蕭瑟。

當地居民庫托維(Mykhaylo Kutovy)表示,開戰後的第一個月真的很駭人,但隨後哈爾科夫的民眾學會跟恐懼對抗,如今只想團結,擊退入侵者。他說:「我們的國家遭逢巨變,但我們會克服恐懼,贏得勝利。」

志願軍成員塞吉(Sergi)向中央社記者表示,雖然哈爾科夫是個講俄語的城市,部分居民在情感上認同俄羅斯,但是俄羅斯軍隊的暴行讓很多人毅然加入志願軍的行列。

在哈爾科夫市區一隅,記者訪問了烏克蘭志願軍的一名幹部。他只說了自己的名字,叫葉夫根(Yevgen),是克拉肯(Kraken)志願營的一個連長,綽號「維京人」(Viking)。他表示,大部分西方國家提供給烏克蘭的武器尚未到位,因此烏軍打得頗為吃力,但高昂的士氣以及戰爭發生在自己熟悉的家園,是烏克蘭擁有的優勢。

被問到覺得這場仗還要打多久,葉夫根說,「或許要等克林姆林宮易主」,也就是俄國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下台或死亡。他說,目前烏克蘭人所能做的就是繼續在戰場抗敵,保衛疆土。

在與記者的簡短訪談中,葉夫根也反映了基輔政府對於中國立場的態度。他說,烏克蘭不指望北京出手相助,只要不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就好。至於台灣和全世界從俄烏戰爭可以學到什麼?他回應說:「團結站在一起,為他們的土地挺身而出。」

俄烏戰爭勝負 牽動民主世界命運

烏克蘭勝利與否,攸關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民主國家的前途。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和其他官員多次重申,烏克蘭抵抗俄軍入侵不僅是要保衛自己國家的領土與主權,也是在為歐洲乃至西方世界的民主而戰。

美國總統拜登曾說,這是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戰爭。在5月31日給紐約時報的投書中,他並指出,如果蒲亭政權不為它的行為付出沉重代價,「將會給其他有意侵略的人傳達訊息,表示他們也可以奪人土地、征服其他國家。這將使其他和平民主國家的生存受到威脅」。

在哈爾科夫自由廣場上,一位自稱身上流有俄羅斯人血液的居民把鈔票投入捐款箱,支持哈爾科夫的重建工作。他告訴記者說,這次的戰爭不是族裔之間的衝突,而是意識形態的衝突。(編輯:陳正杰)11106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俄烏戰爭將滿100天 中央社前進現場系列報導6/2起推出[影]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