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未能化解貿易戰僵局 美中談判重啟仍艱辛
(中央社華盛頓9日綜合外電報導)經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後同意,美中即將在本週重啟中斷2個月的貿易談判。但消息人士透露,川習會幾乎未替解決僵局清除路障。專家預期談判還會拖上數月。
川習6月底在20國集團(G20)大阪峰會場邊舉行會談,川普同意在恢復貿易談判期間,暫停對下一輪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他當時還說,中國同意再度大量採購美國農產品,美方也將對中國科技巨擘華為放寬部分出口限制。
然而這些結果,並未提供充分證據顯示雙方歧異已縮小。美中貿易談判5月初因陷入僵局宣告破裂,而熟悉談判過程的消息人士和中國貿易觀察家告訴路透社,川習會結論幾乎無助談判人員走出死胡同。
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中國專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認為,美中在川習會後都得到各自想要的部分,一方面讓衝突降溫,另方面避免施加可能令雙方都痛苦的新關稅。
不過,美國想要中國做到的,是大幅改變國家政策,以加強保護美國智慧財產權、終止強迫性技術轉移和剽竊商業機密,以及縮減國家對產業的大規模補助。美國官員表示,這關乎未來高科技產業的主導權,範圍從人工智慧(AI)到航太科技。
史劍道指出:「(川習會後)氣氛獲得改善。這對市場來說固然是利多,但官方至今並未透露任何關於如何擺脫僵局的具體事項。」
一名美國官員上週表示,美中恢復貿易談判的第一步,將是由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和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舉行電話會談。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發言人隨後表示,會談預期將在本週進行,但他未透露進一步細節。
史劍道說:「雙方現在面臨是否要讓步的壓力,我預期這會拖上數個月。」
華府和北京似乎對兩國領導人在大阪同意的事項有不同的認知。知情人士表示,中方並未堅定承諾將立即採購美國農產品,且習近平僅同意,在達成更大範圍的最終貿易協議之下,才會考慮擴大採購美國農產品。
美國官員隨後也淡化放寬華為採購美國科技產品的承諾。除了白宮貿易顧問納瓦洛(Peter Navarro)表示,只開放華為向美方採購「技術較低」的半導體產品。美國商務部的出口管制人員也被告知,在審核美國企業的銷售許可期間,繼續將華為視為黑名單管制的實體。
中國官員指出,中方在這次川習會只得到美國在華為方面的讓步;另項停止既有關稅懲罰的要求,並未獲得美方答應。因此接下來的談判重點,將放在移除關稅措施上。(譯者:張正芊/核稿:劉淑琴)10807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