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不只談開羅宣言 教師:客觀呈現台灣外交處境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8日電)國家教育研究院建議,教科書應呈現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以及開羅宣言、舊金山和約、中日和約等,引發議論。高中教師表示,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台灣不同時期的外交處境。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
決議全文:
大會決議
2758(26).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
大會,
回顧聯合國憲章的原則,
考慮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權利對於維護聯合國憲章和聯合國組織根據憲章所必須從事的事業都是必不可少的,
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安全理事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她的政府的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占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
1971年10月25日,
第1976次全體會議
資料來源:聯合國
桃園市壽山高中教師蘇健倫今天接受中央社電訪表示,國教院會有這些討論,主要是108課綱在高中歷史有談到「台澎金馬一體化」議題。課綱希望學生了解,台澎金馬今天同屬中華民國,是一個很特別的過程,畢竟在很長的歷史中,這些地方並不一定都被劃歸在一起。
蘇健倫表示,最早的國立編譯館教材內容,彷彿「開羅宣言」一錘定音,就將台灣、澎湖歸還中華民國。但在科技發達的當下,學生上網一查就會有很多疑惑,例如「宣言」不具法律效力;舊金山和約只寫到日本放棄台灣、澎湖,但沒說明要還給誰,從而又衍生出台灣地位未定論、中共政權的主張等。
蘇健倫說,課程中會避免用自己的政治立場、意識形態加以解釋,如實呈現多個史料,更能引導學生討論。教師甚至可以開一場模擬辯論會,讓學生從不同的立場論述,這也就是108課綱想達到的目的,讓學生了解在各種時代背景下中華民國的外交處境,其實受到國際情勢很大影響,不同時期美國的態度還不太一樣。
曾參與課綱審議的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表示,開羅宣言、舊金山和約、中日和約都是客觀的史料,討論關鍵應是教科書加入這些東西,能不能達成課綱設定的學習目標。
侯俊良表示,教師應盡可能中立看待歷史,至於是否會影響價值判斷,引來政治目的的批判,則是教育部該面對的。他期盼各界在討論此議題時,應盡量回歸課綱精神,不要過於政治化。
國教院副院長顏慶祥昨天接受中央社電訪時強調,透過提供舊金山和約、中日和約等原始史料,可讓學子有更完整的時間軸,了解戰後台灣歸屬的來龍去脈,進而引導討論,思辨各方的解釋與論述。
顏慶祥強調,「審定本教科用書3方座談會議」做出的決議屬於建議性質,國教院保持開放態度,出版社也不是非改不可。(編輯:管中維)11404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