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嗆中國不稀奇 美總統向來先硬後軟
(中央社華盛頓12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最近不但接聽蔡英文總統電話,昨天更質疑是否須再受「一個中國政策」束縛,連連展現對中國強硬態度,但歷史學者指出,美國總統對中國往往是先硬後軟。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解讀,這通電話是美國改採新策略的開始,將與台灣交往,並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
不過,歷史學家表示,這通電話固然前所未見,但對中國擺出強硬姿態則不然,幾十年來,歷任美國總統上任時幾乎都對中國有相當負面的言辭與計畫,但接下來的作法通常都可以預料得到。
約翰霍普金斯高等國際研究學院(Johns Hopkins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國部主任藍普頓(David Lampton)說,美國政治人物對中國放狠話的傳統由來已久,但「當他們擔任公職時,會發現若是要維持原先態度,會造成非常大的害處」。
以前幾任總統為例:
★雷根總統(Ronald Reagan)
雷根1981年就職時,美國與中國關係原已不佳,他在選戰期間曾痛批當時的總統卡特在1978年與台灣斷交而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作法,他一再承諾當選後會恢復與台灣的官方關係,以及達成新的武器交易。
不過,雷根與副總統布希上任後,卻與中國開展了比以往更密切的關係,美國軍方官員首度與中方官員會晤,而且美國開始出口「軍民兩用科技」給中國軍方,包括魚雷與直升機等。雷根更在1982年與中國簽署「八一七公報」,同意逐步減少對台軍售。
★柯林頓總統(Bill Clinton)
1992年的美國總統大選距離北京天安門廣場鎮壓事件不久,柯林頓在競選期間以譴責「北京屠夫」的暴行聞名,他批評當時的總統老布希(George H.W. Bush)姑息獨裁者。他承諾會迫使中國改變,上任後第一年還發布行政命令,要求中國改善人權紀錄,才能獲美國延長貿易最惠國待遇。
但柯林頓也很快面臨美國企業對這項策略的強大反彈,因為商界擔心這會引發貿易戰,他後來退讓,最後不但延長中國的貿易最惠國待遇,還協助中國談判進入世界貿易組織。此外,柯林頓在1998年還提出對台「三不政策」,即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台灣加入任何必須以國家名義才能加入的國際組織。
★小布希總統(George W. Bush)
小布希在選戰中曾表示中國是美國的「競爭對手」,不是「戰略夥伴」。但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到恐怖攻擊後,他發現需要中國支持他發動的全球反恐戰爭,因此態度丕變,形容美國與中國建立了「坦率和具建設性的合作」關係。
★歐巴馬總統(Barack Obama)
現任總統歐巴馬就和將接替他的川普一樣,在競選時承諾會把中國列為外匯操縱國,但後來也改變態度,在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後,還推遲與達賴喇嘛的會面。
藍普頓表示,川普似乎可能成為大不相同的美國總統,他與蔡英文總統通電話,也許是超越以往的外交突破,但川普絕對不是第一位對中國先硬後軟的總統。他說:「川普是個天生的談判家和生意人。因此我想川普很可能得要,而且也許會發現想要在談判時由這些立場作些退讓。」
彭博社則報導,與川普的通話使得蔡英文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有可能是川普在1月20日職前幾周改變均勢的第一步。
報導也指出,川普質疑「一個中國政策」的談話相當重要,因為他雖暗示美國希望把一中政策納入範圍更廣的貿易協商,但北京當局認為這項原則是不容談判的。
瑞士銀行集團(UBS AG)香港分部的中國經濟研究部門負責人王濤表示:「看來很清楚,川普想把一中政策當成談判籌碼,這項危險真實存在。對中國而言,貿易與台灣不能相比,台灣被視為中國的最核心利益,不容討價還價。」105121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