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斌記錄台灣逾30年 盼用鏡頭為自然請命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1日電)耕耘記錄台灣自然和人文逾30年的導演鄧文斌,日前以原住民石板屋聚落文化為主題的「中間之地」,獲得布拉格國際影展紀錄片獎,盼持續透過影像,為不會發聲的珍貴文化遺產請命。
鄧文斌是榮獲7座金鐘獎、35個國際影展獎項的資深紀錄片導演,長年關注台灣即將消失的民間藝術和飽受摧殘的自然生態,公視系列節目「台灣的民間藝術」、「台灣的生物世界」、「台灣的生態」,都是他從認識到反思,用鏡頭看見台灣美麗與哀愁的作品。
鄧文斌接受中央社專訪時分享,自己在新竹鄉下長大,從小與山林為伍,昆蟲、鳥類、動物都是玩伴,對自然與土地一直懷抱感恩與特殊的情感。
出社會後,鄧文斌選擇放棄收入較佳的職業,選擇踏入充滿變數的自然環境,從高山拍到海底,也曾遠行千里從日本到南洋,在暴雨中拍攝「國慶鳥」灰面鵟鷹成鳥展翼為幼鳥擋雨畫面,也曾花上20年追蹤、記錄全世界唯2會大型渡冬的蝶種「紫斑蝶」的蝶道之謎。
「我想複製我小時候的經驗,讓現在的人們也看到土地該有的美好,因人類開發,大自然和棲息之中的生物都離我們越來越遠」,鄧文斌說,土地是人們安身立命的地方,環境持續惡化,山川大地卻無法發聲為自己請命。
他與國家地理頻道合作拍攝的紫斑蝶紀錄片「蝴蝶密碼」中,捕捉到每年清明時節,蝴蝶依循固定路線北移,行經國道3號林內段時,疾駛車輛會造成大量紫斑蝶命喪輪下畫面。紀錄片播出後,也影響高公局為蝴蝶架設安全防護網「國道讓蝶道」,減少路殺現象,成功讓影像為自然發聲,也讓國際社會知道政府對生態保育的重視。
近期鄧文斌和夥伴及老七佳族人花費4年完成的影片「中間之地」,則是他自籌經費加上文化部部分補助的作品,獲得布拉格國際影展最佳紀錄片獎。
鄧文斌特別感謝老七佳部落族人的協助,因族人的努力讓逾400年歷史的石板屋聚落得以長存,他坦言,若無頭目趙秀英及廖敏和部落耆老及族人帶頭攜手維護、重視其意義,「隨著人口外移,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會消逝,希望藉由得獎,讓國際知道台灣也有一群人在為這片土地默默奉獻」。(編輯:張芷瑄)11102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