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林憲忠花蓮養病 馬佛陶燒成就藝術創作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6日電)50歲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林憲忠,為了健康來到花蓮務農,但體力無法負荷,在社區活動接觸陶藝觸動藝術興趣,成了「馬佛陶燒」老師,5年來累積上千件作品,社區舉辦成果展。
花蓮縣光復鄉綠野香坡農村發展協會在社區「馬佛陶燒」舉辦「花現炻器」展覽,展期自即日起至10月31日。協會總幹事張秀真表示,展出社區全年成果,並聯合周邊部落、社區,除陶藝外,還有農產品如酒麴自釀酒等。
林憲忠告訴中央社記者,社區農民農閒時學捏陶,燒窯時加入排班共同照顧,大家努力有結果,例如羅媽媽種菜賣菜、做陶賣陶,增加鄉村農民的額外收入。另外,申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社區工藝產業培力補助計畫,到附近大豐、大富社區陪伴長者動手做刮痧陶板;也到附近的西富國小藝術人文陶藝課,指導孩子們捏陶土創作。
來自台北的林憲忠說,自己是帕金森氏病患,因為身體因素來到光復鄉種田,但又因種田體力負荷不了,4、5年來在「馬佛陶燒」做陶,心想至少可以留下一些作品、留下最美好記憶;在光復鄉有8分地種可可樹,卻被蟲咬,不想噴撒農業,只剩下葉脈,自己無能為力,有一次坐在地上透過殘存的葉脈望向天空,突然獲得啟示,「一般農民收穫果實,自己是種出激勵生命的力量,不要對生命放棄。」於是拿葉脈來創作,拓印在陶盤上。
林憲忠表示,民國105年檢查出罹患帕金森氏症,醫師告訴他這是一種漸進式的退化疾病,目前醫學仍無法治癒,靠著藥物控制與改善一些症狀;他鼓勵病友走出來、歡迎來玩陶。
馬佛社區位於花蓮光復鄉省道台9線與193縣道之間,緊鄰全台最大的平地森林-「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環境優美,有花東縱谷少見的平地梯田,因而有「綠野香坡」美譽。
馬佛社區其實有悠久的製陶背景,60至70年代曾有數家磚窯廠,以生產紅磚為主,造就當時社區的繁華。然而受到廉價進口磚重擊,僅短短10餘年磚窯廠即停工關廠,偌大的廠區荒蕪、僅存高聳的煙囪。民國99年文化部「新故鄉計畫」,社區發展出用當地的泥土來製陶,「馬佛陶」因而誕生,「馬佛陶燒」也就是磚窯廠當時的員工宿舍改裝而成。(編輯:李淑華)113100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