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原民傳統野菜 台東縣府鼓勵長者自耕復育
2020/3/26 13:01(3/26 14:16 更新)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26日電)台東縣政府加強原住民部落文化健康站功能,讓老人家復育野菜,自己種、自己煮、自己吃,今天在台東市TTstyle原創館推廣各族群的傳統野菜和食農文化。
台東縣原民處表示,在中央政府補助下,台東縣目前有87處部落文化健康站,原民處選定其中9處,透過在地長者復育原住民族食農保健文化,從耕地、復育野菜、烹煮到食用,都由長者自己來。
原民處長方銘總表示,原住民傳統飲食習慣多為水煮食物,現在食物選擇很多,但未必健康,希望讓部落長者及專家當講師,規劃家庭菜園管理,讓部落長者調配自己的營養餐盤,並順應季節善用植物資源、適量採集,延續特有飲食文化內涵。
今天排灣族、布農族及阿美族等鄉鎮部落文化健康站,也在現場推出自己的野菜壓箱寶,其中,蕗蕎、刺蔥、山蘇、樹豆及山萵苣則是「野菜中的明星」。
拉里巴部落文健站的VuVu說,蕗蕎(排灣族語稱lukiu)是最好的防疫食材,吃了對身體很有幫助,除了能增強抵抗力,也是很好的開胃菜。
阿美族耆老則表示,山蘇算是家常菜,有解毒、消腫功效,屏東科技大學之前研究更發現具有抗氧化能力;另刺蔥除了是香料,也對解鬱悶、筋骨很有幫助。(編輯:洪學廣)10903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