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諾貝爾外 盤點生命科學領域重量級大獎

2017/10/8 22:5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8日電)諾貝爾獎得主上週開始陸續揭曉,吸引各大媒體報導,你可能不曉得,諾貝爾獎並非唯一表彰在生命科學領域有重大發現的獎項,事實上,它甚至不是獎金最高的大獎,還有唐獎等重量級大獎。

「科學家雜誌」(The Scientist Magazine)整理出幾個生命科學領域的重量級獎項:

●唐獎

台灣企業家尹衍樑2012年創辦唐獎,表彰得獎人在生技醫藥等4大領域上的卓越成就。唐獎每2年頒發一次,每個獎項獎金為新台幣5000萬元,高於今年諾貝爾獎的9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352萬元)獎金。

2016年唐獎生技醫藥獎由任職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Infection Biology )的伊曼紐.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的珍妮佛.道納(Jennifer A. Doudna)和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張鋒(Feng Zhang)共享,得獎原因是研發出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加拿大蓋爾德納獎

1957年設立的蓋爾德納獎(Canada Gairdner Award)每年授予7名生物醫學或全球衛生研究人員,獎金10萬加元(約新台幣245萬元)。這個獎項素有「小諾貝爾獎」之稱,因為有87名得獎者後來獲得諾貝爾獎。

今年得獎者為生物製藥研究實驗室(Biopharm Research Laboratories)的遠藤章、渥太華大學(University of Ottawa)的哈金(Antoine Hakim)、巴西佩洛塔斯聯邦大學(Federal University of Pelotas)的維克托拉(Cesar Victora)、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的朱里雅斯(David Julius)、德州兒童醫院(Texas Children's Hospital)的佐格比(Huda Zoghbi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的凱伊(Lewis Kay)和葛蘭素史克藥廠疫苗部門(GSK Vaccines)的拉普奧利(Rino Rappuoli)。

●費森尤斯研究獎

2013年設立的德國費森尤斯研究獎(Fresenius Research Prize)每4年頒獎一次,迄今僅頒發過兩次。這項大獎獎金為現金400萬歐元(約新台幣1億4388萬元),其中350萬歐元用來支持得獎者從事的研究,另外50萬歐元則作為其私人用途。

今年得主是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生物工程師戴瑟羅斯(Karl Deisseroth),他協助研發首創的光遺傳學和組織澄清透明技術。

●拉斯克獎

始於1945年的拉斯克獎(The Laskers)被視為生物醫學領域第2大獎,由於多數得獎者之後都能順利摘下桂冠,因此經常成為預測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風向球。拉斯克獎設有4個獎項,每個獎項得主共享25萬美元(約新台幣764萬元)獎金。

●生命科學突破獎

矽谷多位億萬富翁2013年設立的生命科學突破獎(Life Sciences Breakthrough Prizes)獎金高達300萬美元(約新台幣9169萬元),表揚「對了解生命系統和延長人類壽命促成革命性進步」的人士。

2016年得獎者為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艾勒吉(Stephen Elledge)、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的諾勒(Harry Noller)、史丹佛大學的紐西(Roeland Nusse)、東京工業大學(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大隅良典和貝勒大學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的佐格比。

●麥克阿瑟獎

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hips)俗稱「天才獎」(genius awards),每位得主在未來5年可獲得62萬5000美元(約新台幣1910萬元)資助。

麥克阿瑟獎或許以支持人道工作者著稱,也表揚科學家的傑出表現,得主包括微生物學家紐曼(Dianne Newman)、地球生物學家歐芬(Victoria Orphan)和物理生物學家普拉卡希(Manu Prakash)。(譯者:中央社劉文瑜)106100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