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人士:貿易壁壘是經濟脅迫 台灣應降兩岸依存度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16日電)中國商務部認定台灣對中國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國安人士表示,這是政治上的介選,也是經濟上的武嚇,典型的經濟脅迫。一週前,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其中一個議題就是討論台美如何合作處理經濟脅迫,台美已開始進行對話。
貿易壁壘小百科
貿易壁壘是一國為阻止國際貿易過度侵害當地產業利益,在稅務、許可等方面設立限制,使進口貨物成本提升。
國安人士在內部會議表示,總體而言,中國操作手法在預料之內,此舉當然是經濟脅迫,在藍白整合失利之後,北京當局對於台灣這場選舉凸顯急迫性與焦慮感,因此將公布時程提前一個月,既是政治上的介選,也是經濟上的武嚇。
國安人士分析,中國提前採取經濟脅迫有3個問題,第一是「依存度」問題,經過總統蔡英文執政8年,兩岸經貿結構的依存度完全改變;第二,2008與2012兩次選舉,當時以「一中市場」或「大中華經濟」為概念,但2016年做了相當結構的轉向,從「一中」走向「世界」的格局,台灣反而比以前更好。
該人士舉例,股匯市就是經濟櫥窗,股匯市的規模已經是過去的數倍,GDP總值成長不少。
第三,國安人士表示,中國過去曾禁台灣的虱目魚、水產品、水果等,多年來,台灣在市場上做了調整;再者,台灣選民看得很清楚,中國希望改變的不是貿易本身,而是台灣選民的選擇,也就是做出北京喜歡的投票選擇,達到經濟脅迫目的。
國安人士說,現在中國的經濟不是2012、2016年的景象,穆迪(Moody’s)信評公司日前才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等展望為「負面」,中國現在的氣更虛,內需不振不是秘密。
國安人士表示,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出席「拜習會」還找來美國企業家希望到中國投資,近期找台商也是希望把生產線拉回中國,增加投資,相對之下,中國需要全球經濟部分更多,中國對台灣的經濟脅迫比較是空白的經濟脅迫,行動本身缺乏說服力,是一個空白的恫嚇,沒有實質效果。
大選投票在即,國安人士表示,台灣人民也會因為這樣的經濟恫嚇與脅迫,認真思考台灣的經濟要不要回到8年前,例如8年前大學畢業生薪資22K、股匯市只有現在的一半甚至更少、GDP比現在更少、台灣的經濟可能走不出世界等。
該人士表示,經過幾次大選,台灣人民深知中國這些經濟動作的背後是政治,而且已經提早知道中國可能採取的動作,也提早跟產業界溝通、調整。
一位深度參與兩岸經濟事務的國安人士表示,中國利用兩岸貿易依存關係作為政治施壓,面對這樣的貿易夥伴,應該是更加謹慎、去風險,而不是製造更大的貿易依存關係,讓其撿到一把更大的槍回來對台灣施壓,限制台灣或剝奪台灣的決定空間。
國安人士表示,G7高峰會提到經濟脅迫的協調平台,愈來愈多國家碰到這個問題,各國必須思考彼此因應與化解,不可能由一個國家單獨面對,有一個合作機制就可以化解經濟脅迫的作為。
國安人士表示,一週前,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其中一個議題就是討論台美如何合作處理經濟脅迫議題,已經有開始進行對話。(編輯:謝佳珍)11212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