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鳳梨釋迦不去中國改去哪?勇闖日本遇「吐籽」新障礙

2022/4/1 10:19(6/11 20:5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近10年來,中國是台灣最重要的鮮果外銷市場,每年採購金額由新台幣10億到40億元不等,最大宗品項是鳳梨、釋迦、蓮霧。2021年,中國突然以檢出害蟲為由,禁止台灣的這3種水果進口,嚴重打擊台灣果農。

這一年來,台灣全力維繫鳳梨、釋迦、蓮霧的銷量與價格,穩住廣大農民生計。馬上又到鳳梨「大出」的旺季,產銷秩序還好嗎?中央社採訪第一線果農、外銷業者及農委會,回顧這一年鳳梨、釋迦外銷遭遇的危機與新契機;搭配媒體實驗室推出的「水果勇士大冒險」RPG遊戲,帶您深入淺出了解水果外銷的歷程與課題。

註:2020年蓮霧外銷量約5000公噸,占總產量9%,中國禁令的影響相對來說比鳳梨、釋迦要輕。加上今年因氣候影響,蓮霧產量減少、裂果嚴重,外銷壓力較小。

文:李怡瑩、簡毅慧、盧太城
圖表:劉姿嘉

「早就對中國的不確定性有心理準備了,早晚而已。」談到中國全面禁止台灣釋迦進口,台東釋迦果農劉世忠無奈地說。

2021年3月,中國以檢出害蟲為由,禁止進口台灣鳳梨。消息傳出,除了鳳梨果農心驚,也引起台東農民憂心,深怕下一個被禁的會是鳳梨釋迦。果不其然,中國9月再禁了台灣釋迦與蓮霧,12月開始就是鳳梨釋迦的盛產期,應變時間不到兩個月,農民、出口業者以及政府怎麼應對?實際造成了哪些影響?

釋迦9成來自台東 外銷占26%

400多年前荷蘭人將釋迦引進台灣,因台東氣候適宜,種植面積不斷增加,逐漸在市場打開知名度,成了特色農產品。目前全台有9成以上的釋迦來自台東,主要分為「大目種」與「鳳梨釋迦」,產量差不多各占一半,其中鳳梨釋迦因相對耐貯運,成為外銷主力。

近年釋迦每年產量約5萬多公噸,僅2016年因尼伯特颱風重創台東,產量少了一半,也直接反映在2017年的外銷量上。

2020年釋迦外銷量為1.4萬公噸,占總生產量25.7%,是台灣出口量及出口值第二高的水果,僅次於鳳梨。

中國缺口難補足 台灣釋迦尋找新市場

台灣釋迦2013年外銷中國8816公噸,是2012年的3.2倍,之後呈現成長趨勢,且高度集中,每年95%以上的外銷釋迦都賣到中國。2021年9月中國暫停輸入台灣釋迦,不過1至9月的外銷量已創新高,達1.46萬公噸。

中國市場歸零,對釋迦影響超大。從鳳梨釋迦產季(2021年)11月開始統計到隔年2月底,外銷量僅有2703公噸,是前一年同期的1/5。農委會正積極拓展中國以外的市場,香港、越南甚至中東地區外銷量已有明顯成長,但要真的取代中國市場,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鳳梨釋迦果價大不如前 農民期待中國市場回來

今年1、2月,鳳梨釋迦產地價已逼近成本,分別為每公斤56.8元與49.1元,比往年低得多。

果農劉世忠說,不僅價格大不如前,今年工作量還增加很多。過去是將釋迦送到集貨場,果農一起幫忙整理然後交給盤商,但今年變成要自己裝箱寄國內行口(農民與零售商的中間人),或是自行叫賣、寄宅配等。

有些農民開始將鳳梨釋迦剷除改種生薑,或是在鳳梨釋迦果園寄種酪梨等水果。為了長期因應,農委會農糧署啟動轉作計畫,去年鳳梨釋迦栽種面積2849公頃,今年起4年共要轉作1000公頃,每公頃補助10萬元。

但該換種什麼作物呢?農糧署建議可轉作多元化的新興果樹,包含刺番荔枝、酪梨、山竹、榴槤、臍橙、晚崙西亞、紅毛丹等,也可選擇品種更新,嫁接換種大目釋迦。農糧署果樹產業科科長范國慶表示,會有專業團隊提供技術輔導,政府盡可能提供農民多元選擇,但是否轉作還是要由農民自己評估。

然而,對已種了數十年釋迦的果農來說,就算有政府補助,還是不敢貿然轉作。劉世忠擔憂,如果大家都轉作大目釋迦,會不會大目也產銷失衡?轉作其他推薦的作物,那些東南亞水果能否在台灣量產也還是個問題。他坦言:「農民都還在觀望,期待中國市場回來。」

多次要求中國協商未獲回應 農委會尋求WTO解決

中國以害蟲為由禁止台灣釋迦,農委會認為不符國際貿易規範、破壞兩岸正常貿易機制,多次要求協商但未獲回應,因此向世界貿易組織(WTO)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SPS)例會提出特定貿易關切,2021年11月曾進行協商,但中國依然未具體回應。

今年3月,我方在WTO再次提出特定貿易關切,中方仍堅持他們採取的措施有科學證據。由於SPS例會對話沒有強制性,農委會先前表示,若雙邊還是無法進入兩岸檢疫協商平台討論處理,會思考採取有強制力的爭端解決機制

台大昆蟲系主任蕭旭峰指出,農產品貿易必須考量農作物是否存在有害生物的風險,而風險評估的「有害生物」各國分級不同,最主要差別在於跟這個國家有沒有相關病蟲害疫情。中國此次發現的太平洋臀紋粉介殼蟲,在很多研究報告中顯示中國、台灣都曾發現,因此若中國沒有出示風險評估的科學證據,比較站不住腳。

長期觀察兩岸農貿議題的「水果政治學」作者焦鈞認為,其實重新開放也未必是好事,因為大家就不會再去思考產業升級問題,例如加強冷鏈技術,以及催熟與IQF急速冷凍等。

全果冷凍新技術讓釋迦進軍日本 一顆要價330元

台灣是東方果實蠅的疫區,但日本不是,因此鮮果要送到日本必須殺死害蟲,過去釋迦曾試過用高溫蒸煮的方式除蟲,但效果並不好,因此還未獲准進口。台東農改場歷經5年研發出「鳳梨釋迦催熟與全果冷凍」新技術,鮮果冷凍後就成為食品,不受檢疫條件限制,同時也解決釋迦不耐貯運的問題。

台東農改場以技術移轉方式授權加工業者全果冷凍技術,但目前才剛起步,擁有技術與設備的加工業者並不多,主要為加工業者直接向農民採購,或是外銷業者採購後再委託有技術的加工廠進行全果冷凍。

深耕日本市場10多年的水木興業業務經理陳若萍說,冷凍商品的進口門檻高,開櫃後就必須要進冷凍倉儲,一般進口業者沒有冷凍倉儲,承租不僅價格高,還不一定租得到。加工、倉儲,加上國際運費與檢疫報關稅金等,以水木興業外銷的冷凍釋迦來說,一箱6顆裝就要新台幣2000元。

陳若萍說,現在還只是嘗試著賣,日本進口商只敢有多少訂多少,不敢有庫存,因為只要多放一天倉儲保管成本就會增加,台灣的冷凍釋迦還沒有穩定的市場。焦鈞也直言,「冷凍釋迦雖然解決了檢疫問題,但關鍵是市場接不接受。」

日本人對釋迦超陌生 最大障礙是「吐籽」

日本人大多沒有看過釋迦,雖然日本也有種植,但只有沖繩與鹿兒島有生產少量釋迦。焦鈞說,民眾吃水果喜歡吃新鮮的,現在我們把它冰起來,要吃還需要解凍,這會讓消費者多猶豫一下。新商品要進入一個成熟市場難度很高,需要很多配套策略,且需要專門機構執行。

陳若萍說,根據市場調查,日本人很喜歡釋迦的口感和甜度,但他們的最大障礙是「吐籽」,覺得在別人面前這麼做非常害羞。水木興業有嘗試請工廠做去籽加工,但因技術門檻高、耗費人力成本以及生菌數控管等問題,工廠報價極高,最後並沒有成功。

目前冷凍釋迦主要的銷售通路以超市和網購為主。陳若萍說,進口商有嘗試銷到迴轉壽司店、連鎖餐廳,但回溫後會變色,消費者就會產生疑慮,加上「籽」對孩童而言還有安全性問題,店家不敢承擔風險。

之後呢?政策不穩定 業者不敢拚盡全力

陳若萍對日本市場的穩定性充滿了疑慮。她說,如果中國市場恢復後,因成本與技術門檻高,工廠很可能就不願意做冷凍加工,「要是好不容打通的通路因此斷貨怎麼辦?明年政府還會這麼用力的推廣與補助嗎?」這使得她與日本進口商都不敢盡全力去推廣產品。

對此,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林志鴻並不擔心,就他所接觸的跨境電商業者,已有100多家日本企業要訂購,「訂單一直都有,只是我們的產能要一直維持」。他認為明年授權技術的冷凍廠一定會再增加,而且大家會更有經驗,冷凍釋迦的供貨會更加穩定。他說,台灣的農產品高品質,是大家願意掏錢出來買的重要原因。(編輯:黃淑芳)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台灣水果拓展外銷 日本成最大市場取代中國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