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8個月再度圍台軍演 檢視中共武力戰術與用意
(中央社北京11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國昨天結束3天環台軍演,藉演練「封控」來展示武力,規模為去年8月以來之最。以下是法新社整理這次「聯合利劍」演習透露的中國軍力和戰術,以及發生衝突時台灣的機會。
● 演習展現出中國哪些能力?
中國部署大批武器,從最先進的陸基反艦飛彈到戰鬥機、轟炸機,甚至包括一艘航空母艦「山東號」。
台灣國防部表示,光是昨天就偵獲91架次共機和12艘次共艦擾台,其中54架次逾越台海中線及侵擾西南、東南空域。
曾任中國國務院參事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表示,這次部署的複雜度,「展現出中國為必要攻台時所做準備的進展」。
中國軍事專家宋忠平告訴法新社:「解放軍的戰鬥能力也在持續改善,尤其是快速反應能力。」
中國認為自家部隊愈快能在台灣周邊立足,外國武力介入援台的機會就愈小。
● 中國反應為何如此激烈?
蔡英文總統與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在加州會晤後,中國以此為藉口發動軍演,令人想起去年8月,時任眾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的共軍演習。
中國當時在距離台灣岸邊僅十多英里處舉行實彈軍演,是歷來在台灣周邊最大規模的武力展示。
一名中國分析家告訴法新社,本週的演習強度不若去年。但其他分析家主張,儘管這次演習較為克制,仍透露出更強的戰略成熟度。
宋忠平說:「相較於去年8月,解放軍戰鬥計畫有進步和新升級。」
香港軍事分析家梁國樑表示,出動山東號航艦,暗示這次演習目的比較不是展示武力,更像是演練實際作戰。
他指出,山東號部署在台海區域之外的太平洋,「意圖非常明顯,就是檢驗實際環境中的編隊戰鬥能力」。
● 如何理解中國的戰術?
與去年8月相似,這次演習著重封鎖台灣,目標是切斷台灣補給路線,同時結合壓制台灣防禦的空襲。
共機在最新演習中演練所謂的「封控」,其宣傳頻道還發布「模擬」空襲台北的非寫實圖像。但一些分析家仍持懷疑態度看待這類戰術的有效性。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教授曾銳生(Steve Tsang)指出:「模擬時做得到的事,在現實戰鬥情況中可能可以執行,也可能無法。」
他還說:「(中國)無法肯定能嚇阻美國介入,或能有效實施鎖台,抑或發動兩棲突擊並予以持續來確保勝利」。
曾銳生主張,中國軍方還需要大約10年來「實質打造這類能力」,包括聯合兵種訓練,而且「未來十年台灣人也不會閒著」。
● 這對台灣未來的意義為何?
台灣藉演習因應威脅,並矢言對抗中國的「專制政權擴張」。
近年來,台灣也做出相應國防支出,尋求向美國採購多項系統來嚇阻中國,或是在無法嚇阻入侵的情況下,讓共軍承受重大代價。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莊嘉穎(Ja Ian Chong)表示,這些系統包羅萬象,「從飛機、飛機零組件,到飛彈、飛彈技術、潛艦技術、雷達、監控設備和戰車」都有。
一旦62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8900億元)合約上的戰機全數運交,台灣將擁有這個區域內最大型的美製F-16機隊。
莊嘉穎說,裝備充足「可向中國表明,無論最終結果可能為何,任何升級行為都將難以控制、具有高風險且代價極高」。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稱統一是「歷史任務」,高昂代價是否足以動搖中國統一台灣的企圖心,目前仍不清楚,但曾銳生認為可能暫時足夠遏制北京。
他說:「若習近平認為解放軍能用可接受的代價做到,他早就已經犯台了。…他沒這麼做,是因為解放軍還不能。」(譯者:楊昭彥/核稿:劉淑琴)11204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