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後 台灣專題討論首度現身瑞典政治週
(中央社記者辜泳秝斯德哥爾摩6日專電)俄烏戰爭爆發後,台灣的安全在瑞典引起更多注意,以台灣為主題的討論首度現身於瑞典最重要的政治週,由台灣駐瑞典代表姚金祥、瑞典政治人物與專家進行對談,讓更多人認識台灣。
有別以往專題討論中國時順帶提到台灣,今年以台灣為主體的專題討論共有兩場,均與俄烏戰爭引起的國際安全擔憂有關。
奧洛夫‧帕爾梅國際中心(Olof Palme International Center)與亞瑞納組織(Arenagruppen)主辦的論壇「烏克蘭陰影之下─台灣所受到的威脅」邀請台灣駐瑞典代表姚金祥、瑞典國立中國中心(Swedish National China Centre)主任葉必揚(Björn Jerdén)、瑞典駐台記者悠野(Jojje Olsson)。
此外還邀請中間黨(Central Party)議員暨國會副議長呂謝婷(Kerstin Lundgren)、社民黨(Social Democratic Party)議員鄧奈爾(Mathias Tegnér)等人出席,針對台灣、中國衝突的歷史背景;台灣在世界地緣政治的重要性;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等重要議題進行討論。
姚金祥在演說中表示,台灣是世界重要的半導體生產國,台灣的民主體制以及捍衛民主的決心,值得世界上更多國家的支持。
他也向與會人士解釋台灣認同的趨勢,他表示,台灣跟中國兩個社會已分隔70年,各有各的發展,目前台灣年輕一輩生長於民主自由的社會,因此普遍認為中國是另一個國家。
今年初曾經訪台的呂謝婷表示,在台灣之行期間,她發現瑞典可以在台灣做的事情非常多,她希望透過將瑞典現行的經貿辦事處Business Sweden升級為「瑞典之家」(House of Sweden),展現瑞典對台灣除了有貿易興趣以外,也能在文化、民主等層面進行更多交流。
她在會中表示,若她在今年9月大選中再次當選,將會持續努力推動在台灣成立瑞典之家等對台工作,這也是中間黨外交政策中不會改變的一項計畫。
而社民黨的鄧奈爾則表示,社民黨希望能擴展對台貿易,他表示,瑞典相當看重台灣半導體產業,希望深化台灣瑞典的貿易關係。
阿爾梅道週(Almedalsveckan)是瑞典最重要的政治性大型活動,由瑞典前總理帕爾梅(Olof Palme)發起,從1968年起,每年夏天在哥特蘭島(Gotland)舉辦,是各大政黨、倡議團體、非營利組織、新聞媒體等從事政治相關工作的團體與個人不可錯過的重要活動。
因為COVID-19疫情的關係,阿爾梅道週歷經停辦、線上辦理,今年首度重新開張,又適逢大選年,因此今年的活動額外受到各界矚目。(編輯:韋樞)111070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