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沒紅字不代表沒事 留意6大警訊避免慢性病纏身【書摘】
(中央社網站)你可能活得比想像中更久,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如何健康到老,才是最大挑戰。慢性病不是中年才出現,而是早在更年輕的時候就開始了。儘管你的體檢報告顯示正常,自認吃得很養生,你仍可能不健康,因為達到標準值,並不等於最佳狀態,更無法確保你可以遠離疾病。積極推動預防醫學的美國醫師建議留意6大警訊,避免慢性病纏身,還能防衰老。
美國史丹佛醫學院畢業,在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美國國衛院國家癌症研究所接受外科、外科腫瘤學訓練的醫師阿提亞(Peter Attia),曾是拳擊手、馬拉松游泳健將,自認心臟很強的他,36歲那年得知自己有胰島素阻抗,而且有早逝於心臟病的風險。這個發現促使他開始探索長壽之道,研究如何預防、延緩,甚至逆轉導致大多數人死亡的4大慢性衰老疾病:心臟病、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第二型糖尿病與相關代謝功能障礙。
阿提亞認為現代醫學在防治慢性衰老疾病方面,往往干預時機太晚,且常以損害健康或生活品質為代價來延長壽命,他運用最新科學為基礎的醫學與營養知識寫成一套兩冊的著作《超預期壽命》有個很長的副標題:「如何有效預防、延緩、逆轉慢性病及衰老,長壽的科學與藝術,重塑你的每一天」,強調希望幫助讀者不僅長壽,而且在身體、認知和情緒上更健康。這套書出版後登上紐約時報、Amazon暢銷總榜第一名,全球銷售逾170萬冊,今年10月發行繁體中文版。中央社取得授權與你分享部分內容。
4大慢性衰老疾病並非互不相關
你有很高的機率,可能死於4大慢性衰老疾病:心臟病、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第二型糖尿病與相關代謝功能障礙。
慢性衰老疾病可能會殺死大多數的人,但現代醫學並沒有真正掌握何時及如何治療這些疾病。醫學2.0(現代醫學)通常將這些疾病視為完全獨立。
我們治療糖尿病,彷彿它和癌症及阿茲海默症無關,儘管糖尿病是這兩種疾病的主要風險因子。
我們試圖一次解決一個疾病,彷彿這些疾病彼此互不相干,事實上,隨著年齡增長,我們遇到的幾乎所有問題的潛在風險因子,無論是我們經歷的疾病,還是伴隨而來的衰弱和失能,都有共同的核心病理機轉。
事實證明,當中有許多相同的風險因子,是相對容易減少、甚至消除。尤其是它們有某些共同的驅動因素,很容易受到某些戰術和行為改變的影響。
醫學最大敗筆,是試圖在錯誤時間內治療所有這些病症,在病灶根深柢固才治療。結果,在我們還有機會戰勝疾病、改善健康,還有可能延長壽命時,卻忽略以下重要警告跡象、錯過醫療介入機會:
1.在每年體檢時拿到的典型膽固醇檢驗結果,以及背後的許多基本假設(例如「好」和「壞」膽固醇),會產生誤導且過於簡化,以致根本沒什麼用處。它並沒有充分告訴我們,你可能死於心臟病的真正風險。在阻止心臟病方面,我們做得遠遠不足。
2.數百萬人罹患鮮為人知且診斷不足的肝臟疾病,那很可能是第二型糖尿病的前兆。然而,處於這種代謝紊亂早期階段的人,驗血結果通常顯示正常。不幸的是,在現今不健康社會中,「正常」並不等於「最理想」。
3.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的代謝紊亂,也會促使心臟病、癌症和阿茲海默症發生。解決代謝方面的問題,可能會降低這些殺手級疾病的風險。
4.幾乎所有的飲食法都很類似:可能對某些人有幫助,但對大多數人沒什麼用。你該著重的是營養生物化學,即你吃下肚的營養組合如何影響你本身的代謝和生理功能,以及如何利用數據和科技,制定最適合你的飲食模式。
5.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有一種巨量營養素需要特別留意:不是碳水化合物,也不是脂肪,而是隨著年齡增長變得至關重要的蛋白質。
6.運動是目前為止最有效的長壽「藥物」。在延長壽命、維持認知及身體功能方面,沒有其他醫療措施能比得上運動。但大多數人做的還遠遠不夠,或用錯誤方式運動,導致弊大於利。
我們應該找出這些慢性疾病的共通性,而不是視為各自不同的疾病。例如為了改善代謝健康和預防第二型糖尿病而採取的措施,幾乎肯定會同時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阿茲海默症風險。(書摘由天下雜誌授權,經中央社節錄;編輯:李念庭)1131025
- 作者|彼得.阿提亞、比爾.吉福德
- 譯者|黃靜雅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24/10/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