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台灣西瓜冬天吃、曾是康熙萬壽果 古詩文裡你不知道的先民生活【書摘】

2024/7/16 12:20(7/16 14:4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花蓮大西瓜。(中央社檔案照片)
花蓮大西瓜。(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炎夏吃西瓜最消暑,你可知道台灣的西瓜曾經是冬季盛產?不但是農曆正月吃,還是地方官員給康熙帝祝壽的高級貢品,別名「萬壽果」。康熙幾度御賜西瓜籽,到底種在台灣哪裡?著名詞學教授蘇淑芬爬梳古籍找線索,從古詩文、古畫認識台灣先民的生活樣貌。

專門研究宋詞、清詞與詞學理論的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蘇淑芬退休後創作不輟,從《裨海紀遊》、《全臺詞》、《臺灣巡行圖》、《諸羅縣志》、《番社采風圖》等古籍和名畫中,看到清初台灣官員的逢迎文化、自以為是被貶謫的外派心情、思鄉情緒。當時由於書院教育不普及等因素,台灣大多數百姓屬於沉默族群,鮮少用文字為自己發聲。

蘇淑芬新書《咱的臺灣史:詩文中康熙時的島嶼群像》精心蒐集康熙年間有關台灣的詩文、畫作、文獻,考據當時台灣人民的生活,例如官府不准築牆,百姓就以刺桐代替城牆,飼養勇猛的「番犬」,還有各種季節水果以及山珍海味。她逐一還原當時的人吃什麼、穿什麼、做什麼營生,宛如台灣版「清明上河圖」,以豐富的細節勾勒先民生活及文化風貌,帶領讀者進入一場豐富多彩且意想不到的歷史之旅。中央社取得授權,帶你看看台灣西瓜的威風。

冬天吃西瓜

酷熱的夏天來一盤冰涼西瓜直接解渴,沁人心脾。但台灣俚語說:「暗頭仔吃西瓜,半暝仔反症。」西瓜性冷,晚上吃太多,容易「反症」,有腸胃不適、拉肚子和筋骨痠痛等症頭,勸告盡量不要傍晚吃。

康熙時的台灣,很難想像不是傍晚吃西瓜,而是冬天吃西瓜。

西瓜王國台灣不是浪得虛名,早在康熙時期就十分火紅,曾入貢紫禁城。清官員們認為台灣西瓜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產物,獨具慧眼挑選西瓜當貢品。蔣毓英《臺灣府志》記載台灣「西瓜蔓生,而且四季都有」。

康熙30年,齊體物寫到「臺灣雜詠」:「春盤綠玉薦西瓜,未臘先看柳長芽。地盡日南天氣早,梅花纔放見荷花。」還沒有臘月,台灣就先看到綠柳吐出嫩芽來,西瓜擺滿春盤,南方天氣總是梅才開花,荷花就迫不及待綻放花姿。

康熙36年,郁永河在《裨海紀遊》說:「西瓜盛於冬月,臺人元旦多啖之。」當時冬季盛產西瓜,台灣人元旦大吃西瓜,紅色的果肉令人垂涎。

台灣西瓜太可口了,康熙52年,閩浙總督范時崇一定要向康熙皇上分享這甜美的水果,就呈報:「竊臣每歲進御西瓜皆從臺灣採買。」西瓜名聲遠播,閩浙總督送禮進貢是從台灣購買。

御賜西瓜籽

康熙52年4月,福建巡撫覺羅滿保把康熙賜下並要他拿到福建、台灣等地試種的西瓜種子,派人送到福州、泉州,馬上下種,7月就熟成,也把大部分種子派人帶往台灣,8月才播種,因11月雨水少,12月才成熟。他先上貢福州、泉州的西瓜,康熙批道:「此物,朕未曾令你進呈,只是說在臺灣地方試種。將此做為一事齎送,殊屬不合!在福建種之何用?」康熙的意思是去台灣試種,沒有要你入貢,他自作主張當然贏得一頓臭罵。

第二年,覺羅滿保不死心,再請頒賜大內西瓜種子,「奏聞進呈臺灣試種西瓜並請頒賜大內西瓜種子摺」,試種成果還是很不理想,因為8月播種,11月雨水略少,不是皮肉裂開,就是瓜葉生蟲,收成慘淡。康熙太寵他了,不管實驗沒什麼成果,還是賜下種子,說:「已送去了。」到第3年時,窮忙半天只收成40餘顆西瓜。當時已升任閩浙總督的覺羅滿保心感惶恐,只得挑選台灣土產西瓜一併進貢。沒想到康熙還裝笑臉安慰他說:「知道了。西瓜事小,有何關係。」康熙配合他的演出。

清廷賜下的瓜種到底種在哪裡?

連橫《雅堂文集》說:「瓜田在府治小東門外。」有部分種在鳳山,8月種植,11、12月瓜熟,再派員快馬加鞭送到北京,康熙57年(1718年),皇上硃批:「臺灣西瓜無用之物,八十個即足矣。」康熙認為台灣西瓜是無用之物,但覺羅滿保秉持一貫的堅持,還是要在台灣種西瓜、貢西瓜,第二年又「奏聞進呈臺灣西瓜王瓜茄子等摺」,康熙很不耐煩批:「此不必再送來。」康熙61年,覺羅滿保仍一本初衷,再接再厲「奏請恩賜西瓜種子摺」,康熙竟然硃批:「發去。」堅持到底的人有福了!康熙帝大概被他的精神感動,只好繼續支持他的實驗。

雍正元年正月初三,閩浙總督覺羅滿保奏報進呈西瓜數量:「御賜西瓜籽所獲西瓜一百,泉州西瓜二十,臺灣土產西瓜四十。」雍正皇帝批諭回答說:「賜籽西瓜,來年進八十個足矣。泉州、臺灣西瓜免進,不需要。」這種偏要上貢,皇上拒收的戲碼,在雍正、乾隆時期照樣演出。

官員們大概看到皇帝口口聲聲說無用,但繼續上貢的結果,竟然是讓覺羅滿保從福建巡撫升為閩浙總督。

福建巡撫黃國材堅持〈奏進臺灣西瓜〉,請皇上賜下大內西瓜籽,「仍肯將內廷瓜子頒發,庶奴才得照例專人齎往臺灣布種請樹」,皇上批下:「發下瓜種所種,轉年進五十個足用。其泉州本地之種所種,皆不必進,路遠徒費,不中用。」

皇上什麼山珍海味沒看過,當然不稀罕遠來的西瓜,從好的方面想,他認為路途太遙遠,免勞師動眾,只要上貢50個就好。所以進貢品種在雍正元年就全部改為御賜瓜種,不許台灣本地種進貢。

乾隆二年,進貢數量減少,規定「福建督撫每年著進瓜十圓,提督不必進瓜,種亦不必發去」。

乾隆間來台的孫霖「赤嵌竹枝詞」10首之7就說:「除卻風風雨雨天,分裝急喚渡頭船。深秋播種清冬熟,揀得西瓜貢十員。」

還特別加注:「西瓜盛於冬月,邑人元旦多啖之。臺鳳兩邑,每歲進西瓜。八月下種,十一月成熟。氣候迥異,真不可以常理測。結實之時,最忌風雨。恐防損傷,擇日選摘,分為兩船西渡。邇來楊制府、定中丞會劄,不必多備,以省繁費。」

詩中說明為了要進貢,在沒風雨那些天,匆匆忙忙在渡頭分裝西瓜,台灣西瓜是秋冬播種,冬天收成,揀到十個趕緊送到京城去。

朱仕玠提到:「草木隆冬競茁芽,紅黃開遍四時花。何須更沐溫湯水,正月神京已進瓜。」他也註明:「臺地西瓜,有種於八月,成於十月者;用以充貢,正月至京師。」

雖然是深冬中,但草木競相冒出芽,紅黃花開遍四處,天氣暖和,不須利用「溫湯水」來溫室種植,正月就已經送到京城進貢。

董天工記載當時貢瓜情形:「西瓜……臺產種於深秋,熟於隆冬,元旦多啖之。皮薄瓤紅,可與常州並驅,但遜泉之傅霖耳。乾隆二年,額定福建督撫每年正月各進瓜十圓,取之於臺。臺有進上瓜地一區,約數十畝,所產之瓜,其子兩旁有番字。臺太守僱工種收,解交督撫轉進,以此別為臺瓜。此數十畝外所產之瓜,子即無番字,亦一奇也。」

當時台灣都在元旦吃西瓜,皮很薄,肉是紅的,和常州產的差不多,但比泉州有名的地方出產的還差一點。乾隆時,福建巡撫每年正月規定要進瓜10顆。台灣有專門種進貢瓜的地區,特別標有「番」字,台灣太守請工人種收,交給總督巡撫轉交,分類出台瓜。很奇怪,其他地區種的瓜就沒標「番」字。

西瓜別名萬壽果

西瓜因為有翠綠色的皮,果肉是深紅色,大紅配大綠很吉祥。康熙生日為3月18日,因此3月前被送到北京成為康熙的壽禮,所以又稱為萬壽果。

康熙58年,任台灣海防同知的王禮「臺灣吟」6首之3:「蔬園迫臘熟西瓜,剪蒂團團載滿車。恰好來春逢聖誕,急馳新果獻京華。」(臺瓜熟於臘月。)破臘指歲末,園子的西瓜熟了,剪下瓜蒂,載滿整車,剛好康熙舊曆3月聖誕,趕快送去京城當壽禮。千里迢迢就為討皇上歡心,不過仍是一句話「無用」。

《鳳山縣志》說:「鳳山(西瓜)則種於深秋,熟於隆冬。貢大庭,以三月萬壽前至京,名曰萬壽果。其餘以漸次熟焉。」周鍾瑄《諸羅縣志》也說:「西瓜熟於十二月,取充貢。三月望萬壽前至京,俗名萬壽果。味薄,但取其早熟耳。」

現在反而很少人知道西瓜曾是高級貢品,用來祝皇上壽辰,而且名叫萬壽果。

酸溜溜的西瓜綿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台灣西瓜讓人引以為傲,除了千里迢迢送往紫禁城當貢品、當水果解渴外,還可以煮湯。

有一回我到一家海產店,點一道西瓜綿虱目魚湯,真是可口。西瓜綿有所分別,一種是西瓜幼果,一種是西瓜皮,又稱「翠衣」,經鹽醃漬後,和虱目魚一起煮湯,非常美味。那次我吃的是西瓜幼果醃的西瓜綿,酸酸鹹鹹,讓人胃口大開。回味起來,幸福的滋味還在齒頰間,大概只有在台灣才能喝到這樣美味的湯。(書摘由時報出版授權,編輯:邵曉潔)1130716

咱的臺灣史:詩文中康熙時的島嶼群像
咱的臺灣史:詩文中康熙時的島嶼群像
  • 作者|蘇淑芬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24/07/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