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署推塑膠再生商品 業者盼加速認證及配套優惠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30日電)環保署訂定塑膠包裝再生料使用比率目標於2025年達25%,業者希望加速審查認證流程、並盼政府納綠色採購。環保署表示,現行制度剛上路,未來可加快審查,並擬配套優惠措施。
環保署今天舉辦「推動塑膠再生商品,攜手共創綠色循環」記者會,推廣產業增加塑膠再生料使用,以有效利用資源價值、跟進國際環保趨勢。
根據環保署資料,歐盟於2020年提出「歐洲塑膠公約」,目標於2025年產品和包裝內平均至少使用30%再生塑膠;英國、荷蘭、法國等各國亦跟進訂定分年度添加再生料目標。
環保署表示,目前台灣正在推動產業於包裝摻配塑膠再生料,目標是2025年達塑膠包裝再生料使用比率達25%,使用量可增加約7.5萬公噸,貢獻減碳效益約15萬公噸。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長暨資源循環辦公室主任賴瑩瑩今天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111年已訂定「非填充食品之塑膠再生商品推動作業要點」,建立審查機制,現在則是要加入驗證制度,並結合環保標章,將再生料的商品進入管理體系。
賴瑩瑩指出,2020年使用的再生料約6萬公噸,推算2025年會增加7.5萬公噸至約13.5萬公噸。
場內業者則關心能加速未來審查、驗證等制度流程。賴瑩瑩則回應,目前是因為剛開始推動,審查相對嚴謹,未來若這樣的程序上軌道,就可以減化流程。
另外也有業者希望公部門綠色採購項目增加再生料包裝的商品,賴瑩瑩說,現在先推行審查、驗證制度為主,未來相關的優惠措施,如綠色採購及應回收清除處理費優惠費率等,都會考慮納入。
至於國內再生塑料量是否足夠供應,再生塑料業者、宏恩塑膠董事長室永續發展組特助暨碳資產管理師蔡政修告訴中央社記者,以宏恩公司為例,目前年產量約6萬至7萬公噸,但產線尚未全開,加上新廠區才剛落成,因此評估仍足以供應2025年之後的市場需求。(編輯:陳政偉)11203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