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罹基底細胞癌 醫:3職業高風險須做好防曬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4日電)美國總統拜登從胸口切除的癌性皮膚組織確定是基底細胞癌。皮膚科醫師提醒,紫外線是最主要誘發因子,農夫、漁民、軍人等長期在紫外線下工作職業屬於高風險族群,務必適當做好防曬。
基底細胞癌小百科
- 基底細胞癌為最常見的皮膚癌,約占45%至50%
- 好發對象:
皮膚白皙者、戶外工作者、中老年人 - 部位:
常出現於陽光長期照射處,如頭、臉、頸和手部 - 症狀:
早期表現為皮膚局部隆起小結節,質硬、皮薄、毛細血管擴張、皮膚失去光澤。多年後逐漸反覆出現結痂、脫屑,形成潰瘍 - 治療:
惡性程度低、進展慢、很少轉移,手術治療成功率高
資料來源:癌症希望基金會
高雄榮總皮膚科主治醫師吳介山今天上午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基底細胞癌最重要誘發因子是紫外線,尤其白種人對紫外線防護力差,很容易會曬傷、癌化,再加上白種人愛做日光浴,就會加重癌化現象生成。
吳介山說,黃種人也可能有類似現象,如農夫、漁民、軍人等,因為常在大量紫外線下工作,長期累積就會增加風險。民眾對於日常生活得曬太陽無需太恐慌,適當日曬沒問題,但一定要適當做好防曬。
吳介山表示,人體皮膚對於紫外線有防禦性及代謝作用,如去墾丁海邊玩耍,沒有做好防曬,1、2天曬成短期嚴重曬傷,並不會一次就釀成罹癌風險,基底細胞癌生成都是需要長期曝曬在紫外線下,日積月累,超過身體修復極限,才會產生癌化作用。
吳介山提醒,民眾不要在沒有任何防護前提下,刻意長時間曬太陽,他以診間遇過的一對農民老夫妻做例子,這對夫妻因為聽到電視上的健康節目提到,曬太陽有助維他命D合成,可以減少軟骨病發生風險,兩人竟然大中午搬著小板凳到中庭曬太陽,長期下來,2人臉上都長了基底細胞癌。
吳介山說,基底細胞癌是一個非常沉默的癌症,很多時候都是從小黑點慢慢生長,這些都需要專業皮膚科醫師評估,一般科醫師都分別不出來,更何況是民眾幾乎無法自行判斷。若黑痣出現大小變化、色素分布不均、形狀改變、疼痛、搔癢、流血,就應該儘速至有皮膚科專業醫師的院所診斷。
以基底細胞癌而言,手術處理是直接了當、最好的治療方式,基底細胞癌切乾淨就沒事,與其他癌症相比較不易轉移,至於無法進行手術切除的地方,就會以冷凍治療或使用特殊藥物等,吳介山強調,切乾淨不代表沒事,患者還是需定期追蹤,才能夠得到最好的預後效果。 (編輯:李亨山)11203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