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深入橋底診斷 運研所研發橋梁檢測機械手臂

2023/2/10 19:10(2/10 22:0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全國車行橋梁約2萬3000多座,目前橋底檢測多半靠目視,檢測人員得冒風險作業。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成功研發仿內視鏡的橋梁檢測機械手臂,且可即時傳送影像,比目視更安全可靠。(運研所提供)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傳真  112年2月10日
全國車行橋梁約2萬3000多座,目前橋底檢測多半靠目視,檢測人員得冒風險作業。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成功研發仿內視鏡的橋梁檢測機械手臂,且可即時傳送影像,比目視更安全可靠。(運研所提供)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傳真 112年2月10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0日電)全台有2萬3000多座橋梁,目前橋底檢測多半靠目視,檢測人員得冒風險作業。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成功研發仿內視鏡的橋梁檢測機械手臂,且可即時傳送影像,比目視更安全可靠。

運研所副所長陳天賜今天在交通部例行記者會表示,全國車行橋梁約2萬3000多座,很多受潮汐影響的河川區域橋梁,橋底受漲潮、退潮反覆浸泡或長期處於高鹽害環境,容易導致鋼筋鏽蝕膨脹、混凝土剝落,逐漸降低橋梁承載能力與功能。

陳天賜說,檢測人員常須冒著漲潮空間變小與閃避橋下垃圾等障礙物,乘坐橡皮艇或穿著潛水裝等裝備,才能進入橋梁底部用目視勘查。

陳天賜介紹運研所成功研發的橋梁檢測機械手臂是民國106年起與大同大學合作,利用多節可伸縮的臂桿,將鏡頭探入狹暗橋梁底部空間,就像以醫療使用的內視鏡,可探入不易目視的部位協助臨床檢查,橋檢人員只在橋面上操作橋檢工具,可透過即時回傳影像,檢查並記錄橋梁梁底狀況,作業更安全可靠。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為符合橋檢作業需求,運研所研發的橋檢工具鏡頭可轉動,拍攝橋梁底部的帽梁、支承、墩柱等,去年更導入影像拼接技術,可呈現完整的橋面底板影像,讓橋檢人員可標記劣化構件位置,以利後續修繕追蹤。

陳天賜說,這項工具適合檢測寬度10公尺的橋梁,估計全台約半數橋梁符合條件,每次檢測作業約90分鐘,預計今年底技術移轉。(編輯:管中維)11202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