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俄烏戰爭危及永續發展 唐獎得主薩克斯力倡和談

2022/6/21 07:22(6/21 20:5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20日專電)俄烏戰爭即將滿4個月,唐獎永續獎得主薩克斯憂心衝突演變成消耗戰,各國忽視能源轉型等人類永續發展重點。他疾呼戰爭相關各方重回談判桌,謀求符合各方利益的止戰途徑。

俄軍2月24日入侵烏克蘭,造成重大傷亡,國際能源市場也因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嚴厲制裁產油大國俄羅斯而陷入動盪,油價居高不下,數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加劇。多國領袖為抑制通膨而呼籲業者增產石油,能源轉型放慢腳步甚至暫擱一旁。

第五屆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D. Sachs)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除直接殺戮與毀滅外,戰爭最糟的影響是我們思維改變,沒去思考我們真正需要的事,無法深謀遠慮,也沒有替後代子孫與前途著想。」

67歲的薩克斯曾任3位聯合國秘書長的特別顧問,被公認是全球最重要經濟發展專家之一。他致力終結貧窮、促進經濟成長、對抗飢餓與疾病、提倡永續環保作為,近幾個月數度在非營利組織「評論彙編」(Project Syndicate)撰文,提倡以和談終結俄烏戰爭。

早在俄烏開戰前,薩克斯就認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東擴在俄羅斯眼中是危險挑釁行為,以美國主導的軍事同盟和俄羅斯之間應該保留空間,以利雙方保持冷靜,無奈局勢終究步上戰爭之途。

薩克斯說:「開戰時我就說,這場戰爭不能也不該在戰場上結束,各方應該重回談判,大家一起找出能避免毀滅的共存方式,這確實是可能的。實際上,當外交看起來有進展時,某一方就會說『不,我能贏,我可以掌握一切』。一旦有這種想法,就不會有談判。」

俄烏戰爭爆發後,相關各方試圖以談判化解爭端,但進展有限。隨著烏克蘭頑強抵抗、俄軍攻勢轉移到烏東地區,和談在5月中旬陷入停擺,俄烏衝突逐漸演變成曠日廢時的消耗戰。

薩克斯說,這場戰爭極具毀滅性,大量無辜人民傷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烏克蘭蒙受嚴重損害,「我始終深信,我們必須竭盡所能讓各方回到談判桌,停止這場戰鬥」。

薩克斯主持的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路(SDSN)6月上旬在梵蒂岡召開研究小組會議,參與的10幾名國際事務專家會後共同聲明,呼籲以談判實現和平,避免消耗戰造成更多犧牲,防止烏克蘭、俄羅斯、美國、歐洲聯盟(EU)及世界其他國家人民與政府陷入「凍結的衝突」。

他們建議的停火基礎包括烏克蘭宣布中立、放棄加入北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5個常任理事國為烏克蘭主權、獨立及領土完整提出安全保證,俄羅斯實際掌控克里米亞數年後尋求永久法理解決方案,烏東分離地區盧甘斯克(Lugansk)、頓內茨克(Donetsk)實行自治。

但烏克蘭保衛國土有成、俄羅斯又堅決不撤軍,雙方在戰場上互不相讓,和談之路烏雲密布。

與此同時,多國領袖鼓吹增產石油,因應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產生的供給缺口,令積極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共同提出深度減碳路徑計畫(DDPP)的薩克斯憂心忡忡。

他說:「我們在衝突期間根本無法好好思考,無法做打算。我經由深度減碳路徑計畫知道,我們必須為未來20、30年做打算,才能實現能源轉型;戰爭期間,大家只為數小時、幾天或幾週後做打算。」

美國物價飛漲、民怨沸騰,總統拜登3月底宣布每天將釋出約1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為期半年,並敦促國會通過向租用聯邦土地卻未產油的業者收費的法律,形同逼迫國內業者增產。

薩克斯直言,俄烏戰爭不只深具毀滅性,也轉移人類對打造未來重要事項的注意力,「這可能在短期內鑄成大錯,帶領我們往錯誤方向走,更多化石燃料、更多煤礦、更多因戰爭糟糕影響而制定的權宜之計」。

他說:「談到永續發展,我們必須有前瞻思維,提前做打算,這需要和平與合作。這就是我為何如此在意各方上談判桌找到符合彼此利益的途徑,結束這場戰爭,如此一來,我們才能讓焦點回到人類福祉、打造我們想要的未來。」(編輯:周永捷)11106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唐獎漢學獎得主羅森:研究過去有助理解當代中國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