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柔.頌德絲獲唐獎法治獎 推動亞太地區立憲工程受肯定
(中央社記者劉世怡台北21日電)澳洲憲法學者雪柔.頌德絲(Cheryl Saunders)今天獲頒為唐獎第5屆法治獎得主,唐獎肯定其為比較憲法研究的先驅,參與推動全球立憲工程,特別是在環境較艱困的亞太地區。
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今天上午在台北召開記者會,公布第5屆唐獎法治獎得主為雪柔.頌德絲;記者會上,由法治獎評選委員會召集人葉俊榮揭曉得主,他提到,表彰雪柔.頌德絲在比較憲法的開創性貢獻,特別是推動亞太地區的立憲工程。
葉俊榮指出,在極為嚴峻的環境中,頌德絲以深厚的學養,引領亞太地區許多國家的立憲方針並提供建言,數十年來,經由與國內外學者及政治工作者的積極交流、對話、合作,不斷拓展比較憲法的疆界。
記者會播放雪柔.頌德絲得獎感言,她提到獲獎有點震驚,也感到非常榮幸,她說自己是一名比較憲法學家,比較憲法可以為世界做出很多貢獻,有助於發現改變和改善治理體系的機會,像是關注世界各國的治理方式為何,以及如何達到治理階段。她深刻感受到的一件事是,不同國家的人,需要有他們自己的憲法配置,她在了解不同國家人民的背景及需求後,適切提供見解及建議。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張文貞在記者會介紹頌德絲及其事蹟時表示,頌德絲出生現今的巴基斯坦奎達巿,5歲時定居澳洲,自求學時期到執教,她的學經歷皆以墨爾本大學為中心,擔任過法學院副院長及國際憲法學會會長。頌德絲深知國際視野的重要性,於2004年至2007年擔任國際憲法學會會長期間,特別開始學習法文。
張文貞指出,頌德絲為比較憲法研究的先驅,更是一名經世致用的實踐者,她對憲法一直充滿興趣,於1988年創辦墨爾本大學比較憲法研究中心,將此學科往國際發展,特別的是,頌德教授主張,比較憲法的研究方法應廣納百川,融合全世界的憲法經驗,不能只關注歐洲及北美的憲政發展。
張文貞提到,頌德絲走訪不同地區,進行立憲工程的推動與憲政相關的討論,包括斐濟、東帝、緬甸、斯里蘭卡、尼泊爾、菲律賓及不丹等國家,這些地方的立憲環境艱困,歷經威權統治轉型,所面臨的憲法問題,不僅困難,更與人民的福祉息息相關。
葉俊榮表示,頌德絲與亞太地區及其他地方專家學者網絡的合作,讓在地學者能一同參與立憲工程。儘管立憲工程循環往復,時進時退,但透過研究的實踐與經驗的累積,頌德絲了解到立憲工程最重要是能讓國家主導並符合當地狀況,如此才能有效的執行。
葉俊榮提及,她將比較憲法的方法付諸於實踐中,採取完全尊重當地歷史文化、民情風俗及決策者的作法,與當地學者及工作者一起組織工作坊及論壇,從在地的觀點出發,找出屬於該國的重要議題與可行路徑,對推動亞太與各地的立憲工程貢獻非常多,也啟發了希望透過憲法改革改變社會的人們。
記者會媒體詢問,雪柔.頌德絲在推動亞太地區立憲工程,有哪些國家因此成功或失敗。
葉俊榮表示,近年許多國家面臨憲政轉型,頌德絲都曾參與其中並提出意見與協助,例如菲律賓、韓國、馬來西亞、泰國以及台灣等以不同的方式陸續啟動,最矚目的是緬甸啟動後不久又退回去,這些憲法改變的上上下下過程中,應關注經濟有沒有進步以及政治有無進展,以及國民是否開始有向心力,整個國家社會的發展是在一個穩定方向發展,還是繼續動盪。
葉俊榮提到,其實憲政改革非常的困難,因為牽扯到政治運作,像是尼泊爾,地理上夾在中國與印度之間,內閣制或總統制怎麼改革,都牽扯到哪個派別的利益,甚至國外勢力做大。
張文貞指出,推動立憲工程,頌德絲很多時候是扮演領導者,她深入跟在地學者,甚至是政府、政黨去對談,很多立憲或憲改因此有進展;不論是否立憲或憲改成功,頌德絲的目標是讓該國有一個憲法的討論,形成社會基礎重要規範的信念並深入在社群中,這是重要的成果。
張文貞提到,頌德絲在國際憲法學會會長期間,促使韓國、日本及台灣陸續各辦了一場亞洲憲法論壇,其實只要頌德絲參與討論的地方,在她離開後,仍會有一群憲法學者自主性的繼續討論。(編輯:張銘坤)11106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