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科園區環評 補充草鴞保育及斷層資料再審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8日電)環保署今天審查橋科環評案,環評委員對當地斷層情況要求開發單位提出更完整報告,也要求針對現地的草鴞及保育類動物提出更具體保育計畫。會議決議此案補充修正後再審。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召開「南部科學園區橋頭園區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專案小組第2次初審會議。橋科園區位高雄新市鎮特定區第二期發展區,面積約262.39公頃,預估年產值新台幣1000億至1800億元,引進就業人口7500至1萬1000人。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許博任表示,此案用電量一年新增39.4億度電,約占高雄市家庭用電量的7成;外傳台積電也有意落腳高雄,若以用電量推估,目前台積電二奈米加上橋科的情境,一年將增加61億度電,約是高雄市家庭用電量的1.5倍,將對高雄地區環境乘載加乘衝擊。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黃斐悅指出,草鴞等於是鳥類的石虎,但現地除了泥火山保留區,其他草鴞出沒地都蓋廠房了,這種規劃對草鴞完全沒有用,應該縮小開發範圍,保留30%以上的保育區,並依草鴞習性擬保育計畫。
環評委員則對於前一次審查後,開發單位所提出關於斷層的報告不太滿意。有環委提到,開發單位引用中央地調所2012年調查指車瓜林斷層沒有活動跡象,但2019年有期刊已經出示活動證據,另外也有泥貫入體的證據,開發單位應審慎評估。
在草鴞保育部分,環委同意環團的說明,指出報告中草鴞要用的綠地來看,只占園區的5.8%,一來面積太小,第二是周遭都是行車空間,會有干擾效應,變成「生態孤島」;生態調查中很多保育類,應提出對這些生物的保育作為。
會議進行逾3小時,環委要求補充車瓜林斷層分布及與此計畫區位、滾水坪泥火山相關性與可能影響評估,說明最劣情境地震危害度分析,加強基地強耐震設計並研擬相關安全保護措施;另評估保育區面積以及異地補償的可行性。
另外,環委對於背景現況監測值含較高毒性化學物質(如六價鉻),要求開發單位提出運作管控及健康風險預防機制;計畫中氫氟酸增量日均值達6.2微克/立方公尺,應分析其影響並提出對策;對於廢棄物管理、去化應有具體計畫。會議決議此案補正再審。(編輯:管中維)11006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