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109年3成選環保葬 比例不斷上升
(中央社記者陳昱婷台北1日電)「愛護地球」已經成為許多人做選擇的考量之一,包含如何打理「身後事」。台北市殯管處表示,去年台北市死亡人口中有3成選擇環保葬,且每年比例不斷上升。
台北市從92年開始推動環保葬,目前已有海葬、樹葬與花葬等3種方式。台北市殯葬管理處副處長王文秀表示,台北市每年死亡人口約有1.5萬到2萬人,每年選擇環保葬的人數比例不斷上升,累計至今年2月,共有3 萬1951人選擇環保葬。
王文秀指出,去年台北市死亡人口1萬7212人中就有5316人選擇環保葬,也就是有3成民眾選擇環保葬,其中花葬占41%、樹葬57%、海葬2%。
「這是一個趨勢,大家都很喜歡環保葬。」王文秀說,雖然環保葬不立碑、不記名,海葬甚至連個大概下葬的區域都沒有,但環保葬「循環再利用」的特質讓現代人對它的接受度越來越高。
以樹葬為例,顧名思義就是將骨灰埋藏在樹根周圍,讓骨灰自然分解。王文秀說,樹葬的儀式很簡單,家屬會先在穴位灑一些花瓣,再把骨灰灑進去、埋起來,最後把土鋪平、蓋上石塊就完成了,依照宗教不同,也會有人請道士來引領或是詠頌詩歌紀念。
實際到台北市提供樹葬的富德公墓「詠愛園」走一遭,與一般人對「墓園」的想像不同,樹葬區不乏帶著孩子散步的新手爸媽,或是坐在樹蔭下聊天的三五好友。對王文秀而言,這裡就是個設置良好的公園,讓市民能沐浴在大自然中。
不過環保葬不立碑、不記名,家屬與後代子孫要如何懷念逝者?王文秀說,這的確是民眾最多的疑問,民眾不能做記號,只知道祖先大概是在這裡,清明節掃墓就是在一個大概的位置祭拜,拜完就恢復原狀,把貢品跟花帶走。
她提到,有些人會覺得環保葬「以後會跟別人攪和在一起」,所以拒絕用這種方式下葬,但納骨塔已經不夠用、要排隊,而環保葬則對地球友善,年輕人都會接受。
只是當被問到以後會不會想環保葬,王文秀立刻回答「我不會」,她笑說,主要還是因為宗教的關係,希望往生後仍能有所依歸,「我們觀念還沒有那麼新啦」。
即便如此,因樹葬與花葬後須讓土地養護半年至一年的時間,以台北市每年增加近2000人選擇環保葬的成長速度,目前「詠愛園」7900個穴位及陽明山「臻善園」花葬區5000個穴位已不敷使用,因此北市又新闢了有8000個穴位的樹葬區「落羽之丘」及7300個花葬穴位。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上午出席「落羽之丘」啟用典禮致詞表示,他看到台北市去年死亡人口有3成選擇環保葬時嚇一大跳,「怎麼那麼高」,不過這代表市民的環保意識高,對於新觀念的接受度也很高。至於以後是否會環保葬,柯文哲說,他不排斥,不過還是要想想看。(編輯:李錫璋)11004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