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黃翊藝文大道 分享創作歷程

2015/10/8 09:22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8日電)被美國舞蹈雜誌評選為「全球25位最受矚目舞蹈工作者」的新生代編舞黃翊,日前接受「公視藝文大道」專訪,分享小時如何踏進舞蹈領域、一路接觸科技媒材,開展出創作成果。

黃翊為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已故舞蹈家羅曼菲得意門生,2012年將工業機器人庫卡,結合現代舞,在劇場裡創造出充滿詩意的科技藝術作品,二度奪下台北數位藝術節首獎。

黃翊透露之前在歐洲巡演謝幕時,觀眾用跺地的方式來表達對演出的讚賞、鼓勵讓他印象深刻,還笑說當時還以為是地震。

2013年他獲邀至奧地利林茲科技藝術節,在開幕之夜、GALA頒獎典禮擔任壓軸演出。「黃翊與庫卡」更於2015年獲美國ISPA表演藝術年會選為年度最受矚目十大表演藝術作品,廣受好評,各國邀演不斷。

回顧黃翊一路走來的創作歷程,抒情與人文兼具,像是獲得丹麥國際編舞大賽亞軍的作品「低語」,受邀至杜塞朵夫國際舞蹈博覽會的作品「雙黃線」,可以窺見在俐落灑脫的肢體律動下,潛藏著深厚情感。

而從科技切入的實驗創作,則拓展出截然不同的舞蹈視野。包括以車窗外流動風景作為發想起點、透過機械手臂360度環繞拍攝,創造出特異空間感的「SPIN」;嘗試結合服裝、科技、機械三者的「第二層皮膚」。

模糊虛實界線,將潛意識與人影交融分裂的「地平面下」,乃至一系列把玩時間、空間,發想而出的舞蹈實驗片段「量身訂做」,都可以看到黃翊源源不絕、靈光閃現的創作能量。

有別於一般舞者的排練室,黃翊在八里山上蓋了一座自己的「實驗室」,他說,「因為我要做的東西其實常常是還不存在的,所以設計地板可以飄來飄去,搬來搬去,空間可以360度調整,在裡面釘東西或噴水,希望創造無限的可能性。」

今年年底黃翊將在兩廳院演出「舞蹈秋天」,包含「物」第一階段及「地平面以下」第二階段。其中「地平面以下」是跟日本藝術家黑川良一合作,藉由影像技術將人影撕裂、溶解、牽連,將發生在生命不同時刻、不同對象、不同心境的身影,以抽象和具象不斷地切換格式,顛覆身、音、光影與空間的排列組合。

黃翊接受「公視藝文大道」訪問,將在8日晚間11時播出。104100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