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民搶購ETF反映台灣閒置資金過多 超額儲蓄估飆3.8兆創新高

2024/3/15 17:18(3/20 10:5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ETF市場成台灣投資圈最熱門話題,近來國內多檔ETF接力募集,檔檔規模創新高。中央社記者翁睿坤攝 113年3月15日
ETF市場成台灣投資圈最熱門話題,近來國內多檔ETF接力募集,檔檔規模創新高。中央社記者翁睿坤攝 113年3月15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5日電)全民瘋搶ETF,就連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都示警要小心「羊群效應」。不少專家指出,這股搶購ETF熱潮與台灣超額儲蓄龐大、閒置資金多有關,根據預估,今年超額儲蓄衝破新台幣3.84兆元,改寫歷史新高。

國內ETF市場盛況空前,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甚至因為進單爆量,罕見出現證券業者主動宣布暫停受理申購作業狀況。專家分析,ETF搶購反映台灣閒置資金過多現象。

主計總處2月底最新預測,大幅上修今年超額儲蓄規模至新台幣3.84兆元,高於去年11月的預測值3.7兆元,且較112年的3.31兆元增加不少,超額儲蓄率則升至15.46%,為近3年高點。

依照國民所得定義,國民儲蓄毛額可簡單理解為國內生產毛額(GDP)減掉消費;而國民儲蓄毛額扣掉國內投資毛額的差額,便是當年度的「超額儲蓄」,可反映資金閒置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儲蓄約等於GDP減消費,這裡的「儲蓄」一詞容易使民眾混淆,認為存在銀行的錢才算是儲蓄,其實國人若沒有把資金拿去消費,而是進行金融投資,如近期全民瘋買ETF,同樣會被計入「儲蓄」。

觀察台灣超額儲蓄變化,2014年首度衝破2兆元大關,而後持續上攀,2020年爆發COVID-19疫情後,全球處在極度寬鬆的貨幣環境,資金淹大水,當年超額儲蓄突破3兆元關卡,2021年更直飆3.69兆元。

2022、2023年,台灣超額儲蓄規模略有收斂,維持在3.3兆元水位,今年卻又大幅跳升,直衝3.84兆元的歷史新高。

投信業者分析,台灣儲蓄率向來相當高,超額儲蓄金額超過3兆元,過去許多民間資金都去投資境外基金,或是放在定存、投資型保單等,現在愈來愈多民眾開始認識ETF,把ETF當做重要投資工具,資金挪移過來。換言之,台灣超額儲蓄規模龐大,是近期ETF熱潮的重要因素。

主計總處官員解釋,從國民所得會計恆等式觀點,「經常帳順差(商品及服務輸出-商品及服務輸入)」與「超額儲蓄」是一體兩面,今年超額儲蓄規模擴大,主因是製造業庫存去化告一段落,出口漸漸回溫,但廠商投資動能不如預期,進口回升的速度比較慢所致。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認同此觀點,他表示,廠商投資目的是擴充產能,現在全球需求還沒真正回暖,廠商基於務實考量,會傾向再觀望一段時間,直到確定未來展望樂觀,才會開始啟動投資。

但吳大任也提醒,企業保守投資有其現實考量,但國人不敢消費,反而積極投入金融投資,隱含更深層的社會議題。

吳大任指出,台灣社會福利保障不如歐美國家,又面臨少子化、高齡化,加上近幾年年金改革、勞保破產危機,均讓國人深感老年生活保障不足,有意識地減少消費,轉為積極投資理財,希望能夠累積財富作為未來退休金,這或許也是這場ETF全民運動帶給政府的省思。

主計總處官員則說,超額儲蓄是經濟活動所產生的數字,雖然外界慣以閒置資金解讀,但這些錢不是真的「閒置」,通常會流向國內股市、房市或是國外金融市場等投資管道;至於是否造成市場過熱,主管機關都有密切觀察。(編輯:林淑媛)113031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憂ETF包裝降低風險意識 金管會3大準則緊盯投信業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