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華先進攻北美電動車 今年拚百億營收2025年獲利【專訪】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15日電)鴻海與裕隆合資成立的鴻華先進,打造Model C平台為核心的納智捷n7車款,1月起量產交車。鴻華先進總經理李秉彥接受中央社團隊專訪,首次揭露未來主要車款發展計畫,並宣示鴻華先進今年營收朝新台幣百億元邁進,目標2025年獲利。
李秉彥小檔案
- 經歷:
宏達電副總經理
鴻騰精密科技副總經理
2017年加入鴻海集團
2020年任鴻華先進總經理
- 學歷: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電機工程碩士
資料來源:鴻華先進提供
談到研發電動車平台的歷程,李秉彥說,從產品規劃、造型、平台、整車設計、開發驗證、製造管理等環節,相關技術工藝要整合多方位專才。他引述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經驗指出,新車設計到量產,會歷經「生產地獄」的挑戰,鴻華先進逐一克服先期產品品質規劃(APQP)的工程課題。
李秉彥指出,鴻華先進布局電動車開放平台的藍圖,類似手機的「公版」,在B至E的各主流級距車款,推出相應的參考設計,整車品牌客戶可按照需求選擇各級距原型車做為參考設計,或者直接選用貼牌上市,或者部分修改客製化設計。
李秉彥表示,這種彈性客製化設計的開放平台,能讓整車品牌客戶「不用從零開始造車」,鴻華先進也可與客戶多元化合作,並降低進入電動車產業的門檻。
鴻華規劃每年推一款量產車 拚2025年獲利
李秉彥指出,鴻華2022年6月已率先量產Model T平台為核心的電動巴士,在台灣已與多家客運業者合作,包括台北、台中、高雄、雲林、嘉義,甚至金門等地,都可看到Model T的電動巴士。
李秉彥進一步透露,合作夥伴順益集團年產量已破百輛,由於Model T訂單持續大於產能,鴻華先進已在高雄橋頭園區擴產,預計2025年量產,初期規劃年產量500輛,以因應供不應求的市況。
在乘用車布局上,李秉彥表示,以Model C平台為核心的納智捷n7車款,今年1月起大量交付,一般消費者訂單規模已超過8000輛,租車業和政府用車等大型客戶約1100輛,加計超過9000輛,規劃在6月底交付完畢。
展望下半年及未來新車款進展,李秉彥首次透露,鴻華先進規劃下半年將推出長里程版Model C平台電動車,第4季底推出Model B平台量產版電動車;今年12月規劃推出Model D新平台概念車款,Model C國外量產版目標在2025年年中推出。整體來看,鴻華先進會以每年推出一款量產車的速度推進產品線。
鴻華先進從合資成立到打造電動車平台、進入量產,未來何時邁入獲利階段,市場高度關注。展望業績和獲利目標,李秉彥首次透露,今年鴻華先進營收朝向新台幣百億元邁進,目標在2025年全年獲利。
李秉彥說,全球多數電動車大廠歷經10多年由虧轉盈,鴻華先進在2020年11月成立,現在訂定非常積極的目標,若2025年獲利目標達成,在產業界可說是超前進度。
Model C鎖定北美為第一海外市場 巴士進軍東南亞
在全球市場布局方面,李秉彥透露,鴻華先進鎖定北美作為Model C乘用車的第一海外市場,規劃2025年年中在北美銷售電動車,目前正與當地租賃業者、新創企業和傳統車廠洽商;另外,Model T電動巴士海外第一市場將鎖定東南亞。至於在歐洲市場,李秉彥預期,Model B平台具有發展潛力。
李秉彥表示,2025年對鴻華先進而言,是相當關鍵的一年,以「立基台灣、放眼全球」為目標,初期鎖定北美作為第一市場,其他東南亞、歐洲和東北亞等地,會按照不同規劃時程布局。
電動車開放實驗平台結合學校 助產業深耕台灣
此外,李秉彥認為,人才培育是電動車營運發展的關鍵,鴻華先進提供電動車開放實驗平台資源給學校機構,讓學生先在基礎學科培養階段,累積實作經驗,進而到廠區學習造車流程,希望藉此把電動車整車產業在台灣做起來,並帶動上中下游產業鏈,在台灣深耕茁壯。
談到在台灣發展新創企業,李秉彥說,在台灣搞新創不容易,因為市場仍著重新創公司的每股基本純益(EPS)和獲利;在美國市場,當地較重視新創企業未來發展潛力。儘管如此,鴻華先進董事長劉揚偉希望在台灣與供應鏈夥伴一起努力,打造更成熟的新創環境,最後決定鴻華先進在台灣掛牌上市。(編輯:張良知、楊凱翔)11301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