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因應極端氣候 水利署3策略創造韌性水環境

2022/3/1 19:34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1日電)為因應極端氣候衝擊風險,水利署表示,將採分散式水資源管理、非對稱防洪治理與碳中和進程啟動等策略,並導入前瞻技術,盼將回收水轉為再生水,創造水資源發展綜效。

依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推估,未來台灣冬、春等乾季的雨量將明顯減少,夏、秋等濕季的雨量則將增加,本世紀末台灣增溫幅度將達3.4℃。

為因應未來氣候衝擊風險,水利署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將以「強化供水穩定,提升承洪韌性」為主軸,研提一系列氣候因應方案,期望有效應對各項災害的影響,為民眾打造韌性宜居的水環境。

第一,分散式水資源管理。水利署將結合西部廊道珍珠串供水管網等分散式小系統與科技創新等細緻管理手段,全方位因應今後枯旱時期挑戰。

為進一步提高枯水期的供水安全,強化科技造水刻不容緩,水利署表示,已陸續推動桃園、新竹、台中、台南及高雄等11座再生水廠開發與營運;另同步開發海水淡化作為枯水期的保險水源,包含本島新竹、台南與離島馬公等海水淡化廠,均持續積極推動。

至於法規制度的落實,水利署指出,用水大戶耗水費規劃今年7月正式實施;近期正推動「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條文增修,將擴大再生水使用範圍,用水計畫審查會衡酌供需、規模及潛在開發案,促使開發單位使用一定比率再生水。

第二,非對稱防洪治理。為因應降雨頻率與強度遽增,水利署將採取非對稱治理模式,即針對流域洪災風險程度,因地制宜強化高風險地區調適量能。

法制與實務的落實部分,水利署指出,水利法107年新增「逕流分擔與出流管制」專章,目前陸續依淹水潛勢、都市發展、人口密集等要素,盤點優先辦理逕流分擔評估規劃的中央管河川。

第三,碳中和進程啟動。水利署表示,將積極申請碳匯專案的抵換認證,包含植樹固碳部分,意即自110年至112年針對轄管土地內加大植樹力道,同時盤點轄管土地,開放企業團體與公部門參與植樹。

另外,工程減碳部分,未來將透過工程碳排量盤點、減碳設計、混凝土規範修訂及程式系統化等方式,完成逐年減碳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水利署更將藉由多元創新思維,跨領域與跨單位公私協力,將避惡水(洪水)轉為善用水(藏水);並導入前瞻科研架構與最新高端技術,將黑水(回收水)轉為藍金(再生水),創造水資源發展綜效,步步建構「與水共生」的韌性水環境。(編輯:林淑媛)11103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