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業未來面臨的兩大成本支出
2017/2/15 08:28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15日電)近年不斷汰舊換新船的散裝海運業者慧洋海運表示,國際海事組織(IMO )從今年9月起,將要求所有船舶特檢時要裝壓艙水處理系統,未來還要使用低硫油,都將增加營運成本。
慧洋海運指出,「船舶壓艙水與沈積物管理國際公約」(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Ship's; Ballast Water and Sedi ments, BWM Convention)將自今年9月8日正式生效,要求所有船舶必須特檢時加裝壓艙水處理系統,以移除、無害化或避免排放壓艙水及沈積物中的水生生物與病原體。
慧洋海運說,國際海事組織曾於2014年之前就開始向各航商推廣,要求船舶在特檢時加裝壓艙水處理系統,主要是避免甲地港口海水的水生生物和病原體污染乙地港口。
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慧洋海運分析,近年交付的新船大多符合此規定,但對於市場上多數營運船舶,要多花30至80萬美元不等的成本加裝「壓艙水管理系統」並不合算,預料會加速高齡船的拆船壓力,有些不想增加成本的航商則會設法在9月8日前完成特檢,下次進行特檢時則是2年半以後,可以節省一些營運成本,但是長期來看,勢必要面對嚴格的環保措施。
另外,船舶使用的燃料油也要逐步改成低硫油,以降低污染排放。慧洋海運強調,國際海事組織將自2020年起強制全球使用0.5%低硫油(目前為3.5%),這代表未來幾年船東要積極應對硫排放限制;而無論是直接使用低硫油,或使用LNG燃料代替燃油,或加裝船舶尾氣脫硫設備,都會讓船舶營運成本激增。10602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