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俄伊明爭暗鬥 油價戰硝煙四起
(中央社台北17日綜合外電報導)國際油價今年來崩跌將近45%,油價一路下跌,重創產油國,尤其是俄羅斯與伊朗等專制政權,外界分析這不是單純的供需問題,背後涉及各國間的爾虞我詐,一時之間陰謀論四起。
彭博報導,繼昨天跌破每桶54美元大關,為2009年5月來首見後,紐約期油電子盤持續下滑,盤中跌幅一度達2.4%,主因俄羅斯重申,將維持明年產油不變,呼應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策略,也就是決定不減產,持續目前的供應水準。
美國軍方刊物「星條旗」(Stars and Stripes)報導,油價跌勢難踩煞車,背後原因紛雜,包括北美產油大爆發、能源效率提升、歐洲經濟遲滯,以及中國大陸成長降溫等。但罪魁禍首卻是沙烏地阿拉伯,沙國無視OPEC較貧窮會員國的呼籲,拒絕減產,坐視油價下跌。
OPEC上月27日在維也納集會前,有關沙國目前為何一反常態,放手讓油價下跌,盛傳各種陰謀論。有一說沙國有意打壓美國方興未艾的頁岩油氣產業。
美國頁岩油氣生產成本較高,因此需要油價走高,才能保持競爭。分析師表示,沙國11月初下調輸美油價後,「沙國根本上是向美國頁岩油業者下戰帖」。
不過,還有另一說,就是沙國聯手美國,對付它們共同的敵人俄羅斯與伊朗。伊朗前石油部長向路透社表示:「沙國主導的OPEC,服膺20國集團(G20)的利益。」
在這波油價大戰中,損失同樣慘重的委內瑞拉也持相同看法。委國認為,美國與其若干盟友執意壓低油價,實則劍指俄羅斯。
沙國可能希望藉此懲罰俄羅斯支持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同時美國則希望藉此懲罰俄羅斯干涉烏克蘭內政,並施壓伊朗,俾以達成核子協議。
沙國方面則否認該國政策的出發點是謀求地緣政策利益。
然而,油價「無量下跌」確實重創俄羅斯與伊朗兩國經濟。
以俄羅斯為例,油價下跌所帶來的衝擊可能遠甚於西方國家制裁。
受累油價直落與西方國家制裁,盧布匯價狂貶。根據路透社報導,對俄羅斯總統蒲亭來說,盧布狂貶代表經濟繁榮和金融穩定這兩大政權支柱,可能開始動搖。
儘管如此,根據彭博報導,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Alexander Novak)今天表示,俄羅斯明年產油量將按兵不動,維持今年日產1060萬桶原油不變。俄羅斯是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
哥本哈根盛寶銀行(Saxo Bank A/S)策略師韓森(Ole Hansen)透過電郵表示:「俄羅斯決定明年不減產,加重油價下跌壓力,市場如今轉向聚焦美國頁岩油業者能否取得融資,維持現有產能水準。」
石油市場向來詭譎難測,但鑑於全球供應過剩,需求不振,以及能源效率提升,意味油價在未來數年仍將相對便宜,震盪也將加劇。
油價一天不漲,俄羅斯、伊朗等產油國成了最大輸家,相關疑問仍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油價大戰陰霾終將驅之不散。(譯者:中央社趙蔚蘭)10312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