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VR作品角逐威尼斯影展 具產業優勢躍國際要角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威尼斯6日專電)世界影視盛事威尼斯影展8月30日揭幕,台灣有3部作品入圍全球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角逐VR界最高榮譽。與會者告訴中央社,台灣為這個產業的中心,希望能有機會合作;文策院則盼朝大規模拓展產業邁進。
睽違兩年實體回歸、第79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影展」於8月30日盛大登場,台灣受邀代表超過40人,是亞洲最大參展團體。
威尼斯影展為全球最早啟動VR單元的影展,亮點之一是融合虛擬實境(VR)、全景影像、創作性體驗等作品的沉浸式內容單元(Venice Immersive),為沉浸式內容領頭羊,全球頂尖創作者都渴望於此獲一席之地。
今年文策院於沉浸式內容市場展(Venice Immersive Market)設立匯集67件作品與業者參與的台灣館,參觀人士皆表示,台灣沉浸式內容能量充沛,且政府與民間合力推動,盼能有機會與台灣合作,更有國際藝術節策展人現場表達邀展意願。
此外,「文化與科技 - 台灣未來內容共創力」沉浸式主題論壇邀請劇場與新媒體導演Baboo Liao(廖俊逞)、C-LAB當代藝術實驗平台總監吳達坤、智崴科技董事長特助吳怡萱、叁式創意總監曾煒傑、Funique VR創意總監全明遠擔任講者,分享台灣科技與藝術的創作經驗。
文策院文化科技處處長李懷瑾告訴中央社,台灣從2017年VR單元創立之初就有作品參與,經長時間累積,已從單純作品的討論,到帶領產業生態系不同環節來到威尼斯,朝更大規模擴展邁進。
本屆台灣有「遺留」、「無法離開的人」、「紅尾巴」入圍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角逐沉浸式創作最高榮譽,3部作品關注不同面向,呈現台灣多元自由的特色。
河床劇團藝術總監郭文泰(Craig Quintero)表示,「遺留」為劇團首部跨界VR作品,靈感來自2011年起每場僅收一位觀眾的「開房間計畫」。「遺留」沒有劇情,透過設計的流動畫面讓觀眾彷彿進入夢境,聯想過去經驗,反射自身存在。
郭文泰表示,經多年深耕,台灣已成沉浸式內容的國際領導者,「帶著不同實驗性」。作品獲文策院支持,除經費補助外,更重要的是給予技術製作上的指導,並在後端協助宣傳,「文策院真的把VR帶到威尼斯和世界,變成很重要的平台」。
英國ScanLAB Projects於威尼斯首映的受矚作品FRAMERATE: Pulse of the Earth,以多個延時掃描鏡頭拍攝長達一年,觀察地景變化與自然和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ScanLAB Projects甫獲文策院補助,計劃於年底來台,以機器視覺的技術記錄並分享台灣地貌變化。
ScanLAB Projects共同創辦人暨導演蕭奧(Matthew Shaw)向記者說,這是作品首次跨國合作,「台灣很吸引我們,因為科技是這個產業的基礎,而台灣又是科技中心。我們著迷於台灣產業製作的流程,以及文化傳承和風景」。
文策院4日下午先是與威尼斯市場展官方、歐影基金(Eurimages)及阿拉伯電影中心 (Arab Cinema Center)合作舉辦酒會。
酒會後,以台灣業者、創作者為主角的「台灣之夜」正式登場,駐義大利代表李新穎與文策院院長李明哲致詞歡迎眾多貴賓,威尼斯市場展主席迪歐(Pascal Diot)等人到場致意,氣氛熱絡。
李新穎指出,就任4年期間見證台灣沉浸式創作獲得威尼斯影展重視。「台灣是民主自由人權國家,可處理任何敏感議題;台灣電影科技具世界領先地位,影片投資資金與市場成熟度也較高」,希望台灣藉由威尼斯雙年展與義大利有更多的文化合作。
世界歷史最悠久影展的威尼斯國際影展於威尼斯利多島(Lido)舉辦至9月10日,台灣今年獲邀與法國並列為市場展主題國,透過設立展館、合辦論壇等方式全面推動台灣品牌。(編輯:陳惠珍)11109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