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因為外行所以內行 美感細胞的再造教科書之旅
持續9年做同一件事情,之於人生而言有點長,但之於推動美感素養的目標來看,其實很短。「美感細胞」由一群畢業於交通大學的校友組成,他們因為理想而聚在一起,只為了讓教科書變得不一樣……
文:王寶兒/攝影:趙世勳/影音:張智彥
也許你知道,歌手王心凌的歌曲《愛你》在中國翻紅,但也許你不知道,有幾本台灣教科書同一時間也在對岸掀起熱烈討論,還被形容「走在了大陸的前面」。
這幾本教科書,讓那些我們以為很熟悉的國語、英語、數學、社會、自然甚至體育課本,好像不太一樣。原來,數學課本可以體驗摺紙樂趣;原來,樹木凹凸不平的紋理可以夾在自然課本中;原來,體育課本還可以變成熱血漫畫。
這幾本教科書,正是出自美感細胞協會(下稱「美感細胞」)推出的教科書再造計畫。
美感細胞不是出版社,創辦人非教育也非設計背景出身,甚至教科書再教計畫推動時,大家都還是22歲、23歲的大學畢業生。他們單純的目標「美感養成」,為看似艱辛的起點添了幾分熱血,一起步就持續走了9年,至今發出上萬本教科書至全台百所各級校園。
交大生歐洲行 頂尖大學兩樣情
這群大學生當年究竟為何可憑一個目標就堅持到現在?美感細胞秘書長何富菁笑說:「我們就是一群很想做事跟辦活動的人。」
何富菁和發起「美感細胞:教科書再造計畫」的共同創辦人陳慕天、張柏韋、林宗諺都是交通大學的畢業生。他們來自不同科系,但於學生會相識,何富菁和陳慕天從大學交往至今,如今已結為夫妻。
觀察現狀、比較差異並集結志同道合者解決問題,是領導者本色,在何富菁眼中,曾在大學擔任學生會會長的陳慕天也有領導者特質。
他在念交大時參加YEF計畫(國際青年創業領袖計畫),到了英國和丹麥參訪歐洲設計產業,發現大如建築、小如一張DM都處處是細節,處處有美學,由如此繁多的小細節堆疊而成的不同美麗城市,令陳慕天印象非常深刻。
陳慕天說,他看到劍橋大學的招生DM,不管是紙張磅數、校園攝影都美得讓人以為是美術館文宣品,「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是這樣子包裝它們自己,用各種方法行銷自己,交大招生的DM設計就真的很像路邊傳單。我覺得都是頂尖好學校,為甚麼我們會沒辦法做到這件事情?」
前往芬蘭及挪威當交換生的張柏韋、林宗諺,雖然和陳慕天去的是不同國家,感受卻相當雷同,不管是街邊海報、市場商品包裝的設計精緻度,都讓他們覺得和台灣大不相同。張柏韋更感慨的對陳慕天說:「對他們(外國)而言,他們的60分,是我們心目中的80、90分。」
三人很困惑,持續討論台灣究竟和他國有什麼樣的落差,他們第一個疑惑的是,是台灣設計師不夠好嗎?但發現完全沒有,因為台灣有太多能奪得國際獎項的設計師了,那既然不是設計出問題,又是差在哪個環節?
「我們意識到這個問題不是設計問題,更像是教育與文化養成問題。」陳慕天說,如果你一天背一千個單字,你隔天就忘記了,但若是在一個英語國家生活5年、10年,就能順利學會用口語表達意思,美感也是一樣,若你看多了美的事物,即使隔天忘了,但在充滿美的環境生長,那「美」就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物。
意識到問題了,下一步如何解決呢?本著回歸教育的想法,「教科書」成為陳慕天和朋友們討論出的改造首選,在12年國民義務教育下,共有12760小時是人人可以和教科書相處的時間,他們認為,課本是最平權的美感資源。
美感來自多元 因為外行賺到的事
「美感細胞」的計畫,並不是跳出來自己開一間教科書出版社。陳慕天等人將美感細胞定位為「第三方的NGO非營利組織」,是研究教育設計與倡議美感教育的平台。
他們透過和多位設計師推出再造課本,募集資金,將改造後的課本送到各個縣市的城市或偏鄉,再從孩子或教師的回應整理第一線狀況,並傳達給教科書出版社。後來也媒合設計師、教科書出版社相互認識,讓更多不同風格的設計師思維注入教科書設計。
問題是,誰能確定什麼樣的設計才符合每個人心中的美感?(未完,詳自文化+雙週刊第111期「聽說課本不一樣」,6/20上架)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