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台留日背景影響 詩作纖細呈現個人孤寂
(中央社台北5日電)詩人陳明台因留學日本,長年研究台灣、日本文學,也專研日本戲劇,詩人好友李敏勇、鄭炯明都指出,陳明台的詩作展現個人的孤寂,創作較為纖細,也多為抒情作品。
詩人陳明台在3日辭世,享壽73歲。生於1948年,陳明台為台中豐原人,父親陳千武是笠詩社的發起人;陳明台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拿到學士與碩士學位,之後赴日本的東京教育大學文學研究所攻讀東洋史學,亦取得東洋史學組碩士;之後也到筑波大學的歷史人類研究所就讀,修畢東洋史學組博士課程。
好友鄭炯明、李敏勇的記憶中,陳明台在大學時期就積極創作,也是笠詩社成員,陳明台自日本返國後,在淡江大學日文系、東吳大學中文系、靜宜大學人文科與中正大學任教;陳明台除了創作外,也從事翻譯工作,翻譯有「戰後日本現代詩選」等書,他亦深入研究台灣文學、日本文學以及日本戲劇。
陳明台曾分別於1969、1991年獲「青年新詩人獎」與「巫永福評論獎」,可見他的創作以及眼光是受到許多人的肯定,他亦曾任台灣兒童文學學會理事、台灣現代詩人協會常務理事、台灣筆會理事。
鄭炯明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時說,他與陳明台同年,鄭炯明因為投稿笠詩社認識陳明台的父親陳千武,又因陳千武牽線,與陳明台相識。
回憶年輕時期與陳明台的相處,鄭炯明說大學時陳明台在台北文化大學讀書,他在台中中山醫就讀,兩人透過通信成為筆友,交流詩壇、創作的想法。
李敏勇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時也回憶,他與陳明台、鄭炯明、拾虹在笠詩社相識,4人因為年紀相近,所以成為非常好的朋友,「我們當時被稱作四季」,因4人詩作風格的差異,分別代表一個季節,「拾虹是春,鄭炯明是夏,我(李敏勇)是秋,陳明台是冬。」
李敏勇說,陳明台的詩作因為他個人的性格,呈現個人性、孤獨的風格,「他的詩風比較寂寞,也比較純粹。」
鄭炯明引書籍「混聲合唱」中對陳明台詩作的分析,指出陳明台擅長敏感與纖細的抒情,以留日時代的心路歷程為主題,這個時期所創作的詩作,是陳明台詩創作上重要的階段。
李敏勇說,他曾經在「文訊」的文章中談及陳明台的詩作,「他的詩作有反大眾性、反民眾性的特徵。」李敏勇指出,陳明台在日本留學時期寫了許多因景觸情的寂寥、悲傷,「是非常純粹的個人性作品。」(編輯:陳政偉)11003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