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法蘭岑走到地球盡頭的盡頭 看見以愛驅動希望

2020/5/10 10:55(5/10 12:0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10日電)讀強納森法蘭岑(Jonathan Franzen)的小說不難,先不管你是否接收到他藏在字面、故事底層的那些哲思、雙關語,故事本身的門檻很低、很白話。讀法蘭岑的散文難多了,要當心別對號入座挨罵、要擋得住他近乎無盡的碎碎唸、要耐得住他充滿細節的描述,忍得住別急著想問「然後呢」。值得慶幸的是,他的抱怨和指責不只針對他人,也針對自己;正是這一點,讓他值得一讀。

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被譽為「偉大小說家」、代表美國時代精神的法蘭岑是個打從骨子裡透出驕傲、孤僻的作者,他以文字豎起一道牆,保護自己不受干擾、不鬆懈,不失去自我原來的堅持。

法蘭岑最新散文集「地球盡頭的盡頭」中文版4月份由新經典文化出版,這本2018年在美國出版的作品,大半篇幅在寫環境、寫氣候變遷,寫他熱愛的賞鳥活動、鳥類生態與地球暖化的關聯。中文版增錄2019年9月發表於「紐約客」雜誌的「倘若我們不再假裝」,卻預見了2020年春天這一場疫禍的「預後」。

「或許會有那麼一天,來得比我們想得還快——屆時工業化農業系統和全球貿易系統都將瓦解」。法蘭岑想的這一天是因為氣候變遷導致,此刻全球貿易系統卻因為武漢肺炎(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而中斷,面臨重新檢視。傳統國際貿易的比較利益法則,在這場疫情之後勢必修正。我們從未想過,口罩這麼低階、普通的製品,竟有一天成為國家戰略物資。

這篇文章發表時在美國引發一波網路論戰,因為法蘭岑直白地說氣候末日「這種事我們阻止不了」,即使聽從環保團體的呼籲,騎腳踏車去上班、旅行不搭飛機、投票給支持環保的候選人,也不可能阻止地球升溫2度。這聽起來超悲觀,作為一個愛鳥人,怎麼可以就這樣放棄?

讀完這本「地球盡頭的盡頭」,你會理解法蘭岑的悲觀,為的是找出不放棄的理由;說是一種樂觀也不為過。他反覆自問的是:如果我們不要假裝這世界真能免於升溫2度的災難,如果我們不要懷抱這世界會得救的錯誤希望,那會怎麼樣?我們該怎麼樣?為什麼身為支持左派的作家,卻以更強大的火力批評左派?為什麼要去地球盡頭的南極,增加賞鳥清單上的數字,值得這趟旅程排放的碳嗎?

法蘭岑一邊談氣候變遷的不可迴避,一邊提醒不能讓減緩氣候變遷這個議題「蓋過」其他環境議題。他一邊跑遍世界各地賞鳥,一邊流水帳式的記下旅程見聞,一邊把極為個人的回憶、傷心、惆悵,藏在賞鳥記聞的空隙間;同時大剌剌地告訴你,散文的作用是迫使你自問是不是有可能做錯了什麼。

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你會想念什麼?習以為常的日常,原來並不平常。就像阿爾巴尼亞業餘獵鳥人說的,他和朋友走了半小時的路一隻鳥也沒看到,實在有點恐怖,現在他覺得政府應該全面禁獵幾年,讓鳥有時間復原。地球盡頭的盡頭,雙重否定之後,也許能找到新的解答,如同法蘭岑所寫:縱使在一個步向死亡的世界,仍有新的愛不斷萌芽。愛,是比罪惡感更好的驅動力。(編輯:黃淑芳)1090510

地球盡頭的盡頭
作者:強納森‧法蘭岑
譯者:張茂芸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04月06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32年前海天龍戰 綠猴劫科幻預言真實上演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