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胡德夫談創作路 倡尊重少數民族文化

2017/12/19 12:07(12/19 12:1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北京19日電)原住民歌手胡德夫曾擔心母語失傳,如今見到部落歌手驕傲唱出自己的語言,他認為復興已至。但他仍期盼原住民能受到更平等對待,也希望外界多尊重並欣賞少數民族文化。

被譽為「台灣民歌之父」的胡德夫18日晚間在北京出席著作「時光洄游」發表會。他在書中分享自己對音樂的看法,談到同時代的巴布狄倫(Bob Dylan)。出席發表會的上百名中國大陸讀者,則對他的原住民身分感到好奇。

被問及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特色與現代化相適應的最佳途徑,胡德夫認為,沒有捷徑,關鍵就是「尊重他們,然後欣賞他們」。他說:「少數民族是會跟大自然共榮的,何況是跟人。」

胡德夫表示,他最希望各民族有不同母語的人,能欣賞別人的母語,且願意去學習並了解。為強調這項觀點,他還特地模仿京片子腔說「我在北京講母語可是貼著地走的」,引起現場一片掌聲和笑聲。

談到台灣原住民文化傳承,胡德夫希望,原住民能受到更平等對待,而不是被放在階級最底層或城市邊緣。

他說,過去是僅8個人的辦公室管理全台少數民族事務,如今情況大幅改善,每個縣市原住民都有委員會服務。過去他最擔心自己的語言消失,隨著民族語言教師培訓制度建立,「我們語言開始回來了」,如今聽到部落歌手驕傲、大聲唱出自己母語,「這是一個復興」。

對胡德夫而言,民歌是「時代的聲音」,養分來自生活點滴。而民謠、民歌在台灣稱作「中國民歌」,則是由日前去世的詩人余光中在1975年所定名。

胡德夫說:「中國這兩個字,就是我們腦海裡面一直有的東西。那也是余光中一直在講的很大的事情,他很大的一個鄉愁,所以有大量他的詩被楊弦譜成曲,大大影響到流行歌曲後來的發展。」

67歲的胡德夫創作歷程中,「以詩入歌」是一大特色。他說,在台灣逐漸不重視文言文和中華文化的環境下,這相形之下變得非常重要。「我願意再唱回來這個歌,是因為我也想搶救我們的文化。在這樣一個浩劫邊緣的時候願意再去唱詩,再去說詩的故事。」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至於巴布狄倫獲諾貝爾文學獎,胡德夫認為實至名歸,他並以「了不起」形容這名美國詩人與歌手。

胡德夫說,巴布狄倫的名曲「大雨將至」(A Hard Rain's A-Gonna Fall)有如預言,表達人們對後世的憂心;別人罵他叛逆,但他在音樂上就勇於嘗試。諾貝爾獎「鼓勵很多人往前走,其中最特別的就是巴布狄倫。」10612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