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送員擬納社保 制度不明衝擊收入影響納保意願
(中央社台北25日電)中國多個外送平台陸續宣布將會為符合條件的外送員繳納社保,然而由於外送員與平台的勞動關係不明確、工作彈性且收入不穩定等因素,造成現行社保制度難以滿足、保險費率不易界定等情形,連帶影響外送員納保意願。
綜合第一財經、新京報、羊城晚報報導,近期中國外送平台京東、美團宣布將陸續為符合條件的外送員繳納社保,「外送員社保元年」一詞引輿論熱議。然而在這個看似「突破性政策」的背後,也有外送員、學者擔憂,並不能完全保障外送員的權益。
根據平台的發布公告顯示,京東將從3月1日起,將逐步為全職外送員繳納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在內的「五險一金」,為兼職外送員提供意外險和健康醫療險。美團預計將從今年第2季開始,逐步為全中國的全職及穩定兼職外送員繳納社保。
另一家大型外送平台餓了麼稱,從2023年2月開始已啟動社保繳納試點,並持續加大對穩定外送員的專項補貼力道和範圍。
為外送員繳納社保,無疑是對保障勞動者權益的重要一步,然而多位專家認為,要把這件事做好,平台和相關政府部門需要充分考慮勞動者的需求、靈活就業與傳統工作模式的不同、社保制度的優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報導引述業內人士分析,外送員這類新型態工作的從業人員,由於企業間的勞動關係不明確、工作方式靈活、收入不穩定等原因,難以直接參加傳統的以公司為主的社會保險制度,因此需要積極研究、降低門檻、給予參保補貼等相關政策措施,盡可能地把他們納入社會保險涵蓋的範圍。
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在報導中分析,目前各平台尚未推出具體的實施細則,並說明達到社保門檻又不願意繳納社保的外送員是否還有選擇權,以及人員流動快該如何應對,同時也要用有效的方式來引導他們繳納社保。
張成剛研究發現,在考量「收入」和「工作自主性」等兩個原因後,都有外送員明確表示不願意加入社保,原因是擔心一旦加入社保,企業的人力成本增加,「羊毛出在羊身上」,勞動者的收入水準可能降低,同時社保中的個人繳費部分也會令收入減少。「選擇不加入社保並非不需要保障,只是在收入有限的情況下,認為高比例的社保繳費難以承擔,或社保不是優先項」。
報導引述多名外送員的看法,有人認為納入社保可以增加保障,但也有些人表示這個工作只是「過渡」,更在意即時收入,「若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更希望獲得即時補貼」。
此外也有消費者表示,認同企業照顧外送員、展現社會責任,卻也擔心外送員納保後,企業增加的成本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理解並支持為保障外送員權益適當提高外送價格,但不希望全部費用由消費者承擔」。(編輯:吳柏緯/呂佳蓉)114022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