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人形機器人兵家必爭 集邦:美中較勁新戰場

2025/2/25 17:24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5日電)人形機器人市場兵家必爭,研調機構集邦科技指出,人形機器人將成美國和中國較勁新戰場,美國透過晶片打造機器人AI生態圈,中國在關鍵零組件和電池有優勢,未來5年人形機器人將形成區域生態圈,促使在地化生產和產業在地發展。

集邦(TrendForce)24日透過新聞稿分析,目前美國政府主要機器人研發項目包括智慧機器人與自主系統、太空機器人和軍用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由特斯拉(Tesla)、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等廠商主導,主要應用在製造、倉儲、物流領域。

至於中國政府在2021年提出「十四五」規劃,機器人產業為發展重點,陸續發布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等政策,聚焦供應鏈與關鍵零組件自主開發能力。

集邦分析,目前中國在人形機器人整機端,已有宇樹科技、傅利葉智能和優必選等廠商,占機器人整體成本約55%的「運動層」,也有眾多中國廠商布局空心杯馬達、6D力矩感測器、諧波減速機等。

此外,中國是全球最大電池生產基地,集邦指出,未來進入人形機器人量產規格制訂、拉高電力的階段,電池將成為中國重要優勢。

美國則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關鍵晶片,集邦指出,包括高通(Qualcomm)、輝達(NVIDIA)等大廠,產品涵蓋雲端到終端、運算能力強,另外高階控制器(MCU)也有德州儀器(TI)、亞德諾半導體(ADI)等解決方案,造就美國相對完整的機器人AI生態圈。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比較美中現行人形機器人主要產品技術規格,集邦分析,美國廠商產品因應工廠應用需求,多以負重與續航力見長;中國業者布局多元,提升全身與手部自由度。

集邦指出,從政策重點、產業優勢到企業布局,美國和中國的人形機器人產業各有擅長,預期未來5年人形機器人商用產品,將呈現顯著的價格差異與應用分級,形成區域生態圈,將促使在地化生產和產業在地發展。(編輯:張均懋)11402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