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通話 分析:美中可溝通不等於更友善互動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3日電)美國總統拜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通話。學者剖析,這個舉動彰顯美中有溝通管道,美國有能力做危機管控;中國被視作戰略競爭對手態勢不變,美中可溝通不等於更友善互動。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盧信吉今天對中央社表示,拜習通話代表美中溝通管道暢通;白宮會後對外說明提到,「有需要的時候會拿起電話交談」,美國展現其有能力進行危機管控;不過有溝通管道,不等於雙方有更友善的互動,美中仍處於戰略競爭狀態。
盧信吉指出,拜習通話內容觸及許多議題,包括台海、南海爭議、烏克蘭戰爭等,顯然美中雙方感受局勢變化,選在這個時間點通話,試圖去確認對方對於最新事態發展的認知;也由於是美中最高領導人通話,得到對方承諾後,底下官員也可以繼續推進各個外交磋商。
新華社會後新聞稿內容將習近平所提「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列為通話議題第一要項。盧信吉解讀,如同過往北京一再地重申,台海紅線是中國劃出底線,「也就是這件事我沒有要跟你協商的意思」,隨著5月20日台灣新政府即將就職日子接近,北京必須再一次做出強調。
盧信吉強調,「劃出紅線」是一種外交手段試探,北京必須拿出一種姿態;不過美、中、台彼此關係牽動會按議題發展,世界情勢不斷地變化,只要北京採取了「改變現狀」動作,必然會牽涉美國的反應,美國不可能在台海議題就此打住,這個部分可能「由不得中國」。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李大中表示,美國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不過又必須確保雙方有基礎共識,所以需要透過通話去不斷地確認彼此戰略意圖。選在這個時間點通話,這是彼此外交節奏鋪陳使然,去年11月拜習甫有APEC舊金山峰會場邊會晤,維持約半年通話一次,這是很合理的。
李大中認為,今年是美國選舉年,對於拜登來說,他必須展現可以與中國溝通的能力,不過又不能塑造對於北京讓步的印象,科技、經貿等對中施壓手段不能失手,否則恐將給共和黨追打議題的機會,美中透過電話溝通是不會被扣分的作法。
李大中指出,美中雙方各自對外發布新聞內容可發現,美國在意軍事溝通機制恢復等部分,北京則是強調「台灣問題」,這同過往多次習近平對外發言情境。美中雙方在新聞發布中各有強調的重點,整體情勢大框架仍在於美中全面性、全球性戰略競爭。(編輯:謝怡璇/吳柏緯)1130403
- 拜習通話 分析:美中可溝通不等於更友善互動2024/04/03 15:14
- 2024/04/03 07:01
- 2024/04/03 06: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