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路透:維穩重於一切 中國不急於救經濟

2023/8/18 13:39(8/20 14:2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上海外灘人潮。(中新社)
圖為上海外灘人潮。(中新社)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北京18日綜合外電報導)隨中國有步入一段漫長不景氣的風險,加上房地產危機堆疊威脅金融穩定,外界對中國領導層不急於出手救經濟益發不安;外媒認北京出於維穩應對地緣政治是一大原因。

路透社一篇分析指出,投資人、分析師和外交圈認為有跡象顯示,北京對於處境艱難的疫後經濟復甦,似乎猶豫應否採取激進政策提振經濟,因為這不僅是經濟,更牽涉地緣政治問題,是中國目前反應不慍不火的原因。

幾位中國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於國家安全的關注縮限經濟上的努力,甚至與振興經濟背道而馳,嚇跑北京想吸引的資金。

經濟研究機構「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負責中國研究的副主任貝多爾(Christopher Beddor)說:「今年的核心問題是,領導階層向官員發出高標準卻又含糊的指示,要官員平衡經濟發展且不得違反國家安全。」

「如果下面的官員不確定領導階層要他們怎麼做,他們可能會觀望看能否取得更多訊息,結果就是政策癱瘓,即使代價可能非常巨大。」

其他人則表示,共產黨對權力可能從國家轉移到私領域的措施向來戒心根深蒂固,政府中又充斥習近平的忠實擁護者,這可能扼殺政策辯論並阻礙回應。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改變需要時間,正如去年大部分時間中國都還堅持有損經濟的嚴格清零防疫控管,那怕世界其它地方早已受不了防疫管制而開放。

中國過去不乏當機立斷的表現,像全面應對2008到2009年金融海嘯危機期間的成長停滯憂慮,以及2015年的資本外流恐慌。

中國重大政策的調整往往還需精心安排,像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常就是設定此類決策的場合。

經濟學家表示中國需提振消費和商業信心,例如祭出減稅或政府資助的消費券,但這次經濟成長力道減緩與先前樣態不同,目前沒有快速解決之道。

不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6日在記者會表示,少數西方政客和媒體放大、炒作中國疫後經濟復甦進程中存在的階段性問題,最終都難逃被現實打臉的命運。

中國政府也暫停公布青年失業率數據,後者已創下歷史新高。分析人士指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監管部門對科技、教育、房地產和金融領域大企業打壓的後遺症。

中國國務院17日表示,將「優化」民營企業環境,加大吸引外資力道,但未透露具體細節。官員們表示,民間部門占國內生產總值60%,占都會就業率的80%。

但駐北京的各國外交官員表示,中方官員呼籲投資,但出於維護國家安全而打壓商業的行為削弱商業信心,兩者間的扞格與落差日益加大。

像最近的反間諜法即是一例,還有一些對外國諮詢公司的突襲搜索,在外資商界不斷引發焦慮。

曾任職美國商務部負責對中貿易政策、現為美國「貝克多納爾森」(Baker Donelson)律師事務所貿易律師史密斯(Lee Smith)說:「人們實際接收到的訊息是:我們(中國)開放做生意,但只能按我們的規矩。」

史丹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中心高級研究學者許成鋼表示,中國領導人沒急於採取措施提振私營部門的信心,可能還有更深層原因。

許成鋼說:「中國共產黨長年的恐懼在於,如果資本主義和私營經濟規模過於強大,政權可能會被推翻。」(譯者:屈享平/核稿:陳亦偉)112081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3